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淮安市建立“五机制”培育“法律明白人”

淮安市建立“五机制”培育“法律明白人”

分享
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2020年以来,淮安市加大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力度,充分发挥市法宣办统筹协调职能,积极联动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农业农村局、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检察院等部门,依托全市“党建+网格”两网融合优势,聚焦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发挥5368名“法律明白人”在坚定法治自信、引领法治生活、养成法治习惯、参与基层治理中的示范带动效应,积极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依法治理模式。

【任务措施】

(一)建立“法律明白人”管理的权责清单机制。融入基层网格,发挥“法律明白人”在网格党建工作站运行的宣传教育、便民服务、矛盾化解、社会治理等四大功能中独特的“法治”穿针引线作用。明确管理环节,严格规范“法律明白人”的遴选、培训、实践、退出等管理各环节,加强技能提升和学习交流,完善激励和奖惩机制,强化日常动态管理。统一管理规范,制定《淮安市“法律明白人”管理制度(试行)》《淮安市“法律明白人”工作指引(试行)》《淮安市“法律明白人”评分办法(试行)》,确保“法律明白人”管理工作公开透明,实操性强。

(二)完善“法律明白人”遴选的协同联动机制。区分遴选类型,一是岗位扎根一线的工作者,包括网格党组织书记、基层干部(党建工青妇)、村(社区)工作者、大学生村官、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党员志愿者等;二是紧密联系群众的服务者,包括各行业志愿者、诗词书画文艺广场舞爱好者、水电气工作者、邮递员、物管员、个体经商户等;三是活跃群众身边的模范者,包括各行各业先进典型模范、道德模范、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五老”人员、乡贤等。明确遴选重点,结合实际积极推选一线骨干、行业能手和模范典型争当“法律明白人”,其中网格党组织书记、网格员、村(社区)干部等岗位扎根一线的工作者为“法律明白人”培育的第一梯队,优先参与遴选。突出培育目标,明确未当选的工作者也应以“懂法律常识、知法律途径、解法律问题”为本职工作要求,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服务群众,以法治方式拓展服务群众新模式,让“法律明白人”变成“法治带头人”,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法治实践的内生动力。

(三)打造“法律明白人”活动的社会运作机制。丰富活动平台,各乡镇(街道)司法所结合网格工作站,建立“法律明白人”工作站,负责日常管理和服务,打造“法律明白人”教、学、践一站式平台。鼓励“法律明白人”牵头组建或壮大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组织。明确运作路径,各县区司法局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年度活动方案,为“法律明白人”提供经费、产品、资源和政策支持。发挥“三官一律”进网格、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市县镇村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等惠民举措的实效,与“法律明白人”建立常态指导帮扶对接机制。整合全市资源,深入推进“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各地各部门结合职能优势,找准业务工作与基层依法治理契合点,开展“百场法治文艺进基层”“法律七进”“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讲”“法治化营商环境”等各类法治文化宣传活动,助力“法律明白人”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服务、保障民生等法治实践活动。

(四)构建“法律明白人”评价的动态奖惩机制。明确考核内容,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将“法律明白人”遵纪守法、业务培训、履职尽责等纳入考核评价内容,实行量化计分考核。明确奖惩措施,对工作实绩突出、广受群众好评的“法律明白人”进行适当激励,在普法先进表彰中为“法律明白人”预留适当比例。对不认真履职、发生违法违纪行为及其他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及时予以清退。积极选树典型,挖掘选树先进典型,结合乡村治理试点县、试点镇、试点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基层治理实践,突出宣传“法律明白人”投身法治建设、热心公益事业的先进事迹。

(五)加强“法律明白人”保障的资源共享机制。全面组织培训,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将“法律明白人”纳入普法骨干培训主体,将“法律明白人”培训作为“法治大讲堂”的重要内容,每年组织“法律明白人”进行法治培训不少于2次,为“法律明白人”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全面提升水平,建立“法律明白人”交流学习机制,村(社区)内部定期集体学法、共享信息、摸排隐患,村(社区)之间加强经验交流、交叉体验、联防联控,增强“法律明白人”依法办事能力和业务水平。全面配备专家,组织“法律明白人”100%加入“法润民生”微信群,为“法律明白人”配备专职法律顾问,实行一对一实时指导。

【特点和效果】

一是内部外部联动提升培育工程推动力。通过整合全市资源,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为基础、以惠民为根本、以考核为导向,打造“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的内外联动大格局,实现司法行政普法依法治理、人民参与促进法治、律师工作、公共法律服务等内部联动,市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外部互动,搭建全市“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单位服务基层依法治理的全新平台,凝聚市法宣办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大局工作的向心力。

二是专业队伍加入提升法治实践创新力。通过激发“法律明白人”公益热情,用好“三官一律”师资送专题讲座到工作站、巾帼律师公益联盟等社会组织以及青年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等送策划方案到工作站、普法责任单位按照节点节日送职能服务到工作站等丰富资源,带领身边群众参加学法活动,主动自觉学法。

三是资源有效整合提升法治惠民影响力。用好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和“1+1”结对帮扶的法律专家,及时掌握、反映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及时为当地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做好协调、联络工作,协助矛盾化解,推动村(社区)各项事务依法治理,为法治化营商环境营造、法律扶贫帮扶、生态环保建设等中心大局工作营造法治思维,养成用法习惯,真正实现用法治建设推动各项工作稳步发展的成效。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