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福山区“民法典宣传月”活动推动《民法典》宣传走深走实
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自《民法典》颁布以来,烟台市福山区将《民法典》作为“八五”普法重点内容贯穿法治宣传教育始终。2023年5月,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在全区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推动《民法典》进千家、入万户,有力推动《民法典》学习宣传全覆盖,将《民法典》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广泛融合,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重点宣传内容】
(一)聚焦三大群体,提升《民法典》宣传精准性
一是聚焦农村居民“广大多数”,开展“典”护民生活动。结合“民法典进农村”的宣传重点,定期深入福山大集、村居开展专题宣传活动。针对农村干部群众法治需求和关注热点问题,突出宣传民法典中关于婚姻家庭、财产继承、侵权责任以及与农业农村农民相关的规定,深入农村(社区)开展专题宣传活动60余场次,民法典专题讲座18场次,发放《民法典》《民法典常用知识200问》读本3000余册,相关宣传单页5万余份,有力提升了农村居民对《民法典》的认知。
二是聚焦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开展“典”进机关活动。在国家工作人员队伍中开展了《民法典》专题法治培训,将《民法典》列入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清单,同时,将《民法典》内容纳入年度国家工作人员普法考试内容,以考促学,进一步提升国家工作人员运用民法典所体现的法治思维、法治理念履职尽责、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强化领导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决策、依法行政能力。
三是聚焦青少年“关键群体”,开展“典”育成长活动。全区30所中小学把《民法典》学习作为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法治讲座、主题班会、模拟法庭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民事法律活动的概念与原则,树立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进一步理解诚实守信等民法典原则的价值与意义,进一步加深青少年对民事行为法律后果的认知,提升青少年学法、守法、尊法、用法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做好三个融入,推动《民法典》宣传常态化
一是将宣传教育融入“法律明白人”培育活动。以“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为主要对象,开展《民法典》学习培训等活动,引导其成为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进一步提升其法治实践能力,为村民自治提效赋能。同时,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示范引领作用,组织“法律明白人”队伍参与到《民法典》组织宣传活动中来,让《民法典》宣传更接地气。
二是将宣传教育融入村(居)法律顾问日常服务。结合全区“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活动安排,组织引导村(居)法律顾问开展《民法典》专题法律服务,充分发挥专业素养优势,围绕《民法典》进行政策法规宣讲、开展专题讲座,向广大群众普及民事活动法律知识。与村居“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专职调解员结合民法典主题宣传活动,开展法治服务,畅通群众依法表达诉求渠道。
三是将宣传教育融入执法、服务过程。结合“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全区各执法司法部门、服务窗口单位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原则,将民法典宣传列入本部门普法责任清单,在执法、司法和服务、管理过程中落实全员普法、全程普法、实时普法。在具体个案中,工作人员围绕案件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等方面释法说理,增强执法对象、服务对象主动学法、自觉守法意识,切实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用好两个平台,营造《民法典》社会氛围感
一是用好线下法治宣传阵地。通过以案释法、条文解读、重点提炼等方式将《民法典》元素融入阵地建设,把民法典和法治元素融入广场、公园、长廊、一条街、书屋等公众场所,达到《民法典》宣传效果;通过悬挂横幅、LED屏幕播放宣传标语等方式,进一步增强《民法典》宣传浓厚氛围,让广大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
二是用好线上新媒体阵地。充分发挥新媒体宣传优势,“福在福山”“烟台市福山区人民检察院”“福山公安”等政府机关微信公众号同步聚力,通过推送《民法典》以案释法解读、图解文章、动漫、短视频等,进一步增强宣传能量,打造互联网宣传热点,将《民法典》知识精准送达群众身边。
【活动特点和效果】
“民法典宣传月”主题宣传活动开展以来,福山区聚焦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以普法实效为衡量标准,真正让《民法典》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走进千家万户,让“法律即生活、生活即法律”观念深入人心。
一是坚持分类施策,精准普法。针对领导干部、农村群众、青少年、企业职工等不同群体特点,选取《民法典》中与其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内容进行宣讲,让社会大众切身感受到《民法典》与其自身息息相关,增强学法用法参与热情,提升各个群体的法治意识和用法能力。
二是坚持多方参与,各有侧重。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大普法格局优势,联动多方力量,形成普法合力。一方面,严格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联动执法司法部门、行业服务管理部门参与其中,结合业务职能,做好服务、管理对象普法;另一方面,整合普法志愿服务队伍、“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村居法律顾问等多元化力量,针对不同程度的法治需求,各有侧重,将《民法典》宣传与法治服务深度融合,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
三是坚持创新形式,丰富载体。采用线上普法和线下普法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扩大《民法典》宣传覆盖面。线上普法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推送民法典相关动漫、短视频、以案释法案例,提升趣味性,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线下普法充分发挥阵地建设优势,将《民法典》元素融入广场、长廊、文化墙建设,融入群众生活周边。同时,结合常见民事法律问题,整理编撰了《民法典常用知识二百问》口袋书,条理清晰、简明实用,基本满足了群众随用随查的需要,受到群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