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打造《民法典》宣传普及“五全”链条
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2022年,靖江市以提优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目标,探索构筑起“全生命周期”普典、“全产品周期”普典、“全执法流程”普典、“全服务窗口”普典和“全媒体矩阵”普典“五全”法治保障链条,打造出了“靖美宜商”法治文化品牌,策划普法公益活动35场次,发放普法资料1.5万余份,开展法治文艺演出63场次,惠及群众5.5万人次,在全社会塑造起了安居守法、宜商宜业的新风尚。
【重点宣传内容】
一是创新实施“全生命周期”普典。研究制定“全生命周期普法服务项目清单、产品清单”,分“出生求学 法护蓓蕾”“成家立业 法护人生”“颐养天年 法护夕阳”等三大重点环节,根据对象、需求、投向精准设计普法服务产品。打造了涵盖“红帆初心宪法宣传”“晨光微露 法护蓓蕾”“情暖黄昏 法护夕阳”“绿水青山 法护环境”“法护蓝领 职工维权”和“姹紫嫣红 法治展演”等六个子项目的“靖享芳华 七彩马洲”法治文化品牌,确保各年龄层次、职业行业的人群都能平等获得供需对接的普法产品、法律救助帮助服务。
二是创新推出“全产品周期”普典。整合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普法志愿者等专职人员, 深入企业实体开展“青靖马洲 助企发展”政企对接恳谈会、“走近你 亲靖商”法企交流会,收集梳理企业普法需求,分门别类组建民商事法律服务、行政争议法律服务、金融法律服务、破产法律服务、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和劳动保障法律服务等“司法惠企帮帮团”,深入全市12个街镇90多家民营企开展“法治体检四进四送”主题活动。设计《民营企业法治风险自测系统》,指导企业自查自测,借助249个“法润民生”微信群在线为企业提供远程诊断,已指导125家民营企业完成了“法治风险自测”,实际帮助企业化解法律风险65个,预防风险点92个,从而构筑起企业产品从研发到量产再到合同签订、上市售卖等各环节、全流程的的“全产品周期”法治保障链条。
三是创新推出“全执法流程”普典。充分落实“谁执法 谁普法”责任制,发动公检法、生态环保和自然资源等部门,引导其在执法、司法过程中普法,以现实案例讲法,把庭审旁听、图文直播、“巡回审判+现场普法”等模式推广到全市各执法条线,在“宣讲一案教育一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依法执法的水平。世界知识产权日当天策划开展了以“为绿色未来创新、为智能制造护航” 为主题的“云问诊”“云解纷”等“云直播”系列活动,吸引上万粉丝观看,被《江苏法制报》《江苏经济报》报道。
四是创新推出“全服务窗口”普典。在行政审批局、人社局以及各镇街等各个企业群众办事窗口,推行“普法月历”“窗口普法”制度,免费发放相关政务服务事项涉及法律法规普法折页手册,在行政审批、处罚办理过程中要求执法人员“就本案讲法律”,同时,在有显示屏、电视机的窗口大厅播放《今日说法》《法治中国》等法治节目,向窗口工作员和办事群众灌输“眼中的法律”“耳听的法律”。
五是创新推出“全媒体矩阵”普典。严格落实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大与“靖江发布”“今靖江”“微靖江”等知名新媒体的对接,先后推出“马洲交警”电视栏目、“公民与法”广播专栏、靖江法治频道,每月一期的《靖江日报》普法专版以及靖江政法、靖江公安、靖江法院等一系列“谁执法 谁普法”微信公众号和“法润民生”微信群等,在全市近10家影院紧扣宣传热度滚动播放映前法治公益短片、标语,借助500多辆出租车车载系统宣传法治格言,形成了集“一报两台”、新兴媒体、实体景观、影院映前广告、车载播映系统于一体的全媒体普法矩阵,在全市营造依法办事、依法从业的良好氛围。
【活动特点和效果】
一是受众覆盖全。“五全”链条打造的“靖美宜商”法治文化品牌,既依托“全生命周期”普法覆盖了幼童、青少年、成年以及老年等各阶段的人群,又通过“全产品周期”普法,实现了精准对接企业产品从研发到量产再到合同签订、上市售卖等各环节、全流程涉法需求,可以说普法服务惠及人民群众、惠及企业实体。
二是媒介运用全。“五全”链条打造的“靖美宜商”法治文化品牌,既充分挖掘了“一报两台”、实体景观等主流宣传阵地的普法潜力,又把宣传触角延伸到了新兴融媒体、自媒体甚至映前广告、车载播映系统、微信群等流动性较强的媒介,从而形成了“市内有实体、报纸有专版、广播有专栏、电视有频道、新媒体有互动、流动媒介有宣传”全媒体普法传播矩阵。
三是参与部门全。“靖美宜商”法治文化品牌的形成,“五全”链条的打造,发动了全市公检法司等所有“谁执法 谁普法”责任单位,12个“谁管辖 谁普法”街道乡镇党委政府,以及律师协会、环保社会组织等“谁服务 谁普法”两新组织等,实现了普法工作从司法行政机关“独唱”到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