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成立普法宣讲团开展对外禁毒宣传工作的案例

成立普法宣讲团开展对外禁毒宣传工作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毒工作的重要指示,全力推进全民禁毒工程攻坚冲刺,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广东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近年成立“蝶美.阳光”禁毒普法宣讲团,打造“分组分众、专精结合、因人施讲、精准普法”的禁毒宣讲模式,构筑“N+宣讲”的多维度、立体化、综合性宣讲架构,进一步推动禁毒普法宣传工作向纵深发展。至今,广东省女子所“蝶美.阳光”普法宣讲团已举行活动30多场,累计受教育人次达3万多人,成为广东省内普法宣讲的一面鲜明旗帜,为广东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加强所地、所校、所区合作,探索禁毒普法宣传新模式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案例基本情况】

(一)分工协作、巧打组合拳,解决“谁来讲”问题

“蝶美.阳光”普法宣讲团充分结合广东省女子所的“蝶美”法治文化品牌,寓意“重塑魅力、羽化成蝶、阳光普法、绿色无毒”,设计有团队旗帜和LOGO,致力打造特色普法品牌。宣讲团由27名具有政治法律素养、丰富业务知识的骨干民警组成,下设联络组、宣讲第一、二小组等四个小组,并由分管教育线的所领导担任总指挥和调度。其中,4名主要负责宣讲的小组成员同时也是广东省普法宣讲团的一员,在负责具体宣讲同时还不断培养新警新人,形成梯队式、层递式的轻骑小分队,确保队伍的不断壮大和更新换代。

在实际宣讲活动中,宣讲小组根据每场次的宣讲对象、地点,拟定活动方案,选取不同的宣讲形式:1、小规模宣讲的单警主讲形式;2、双人双警互动形式;3、针对大型宣讲的“铿锵三人行”组团形式,按照规模由小到大依次安排。此外,安排不同专业技能的民警负责暖场表演、知识普及、案例分析及互动游戏等环节,组团式宣讲的创新形式能够带来更多的思维碰撞、激发创新的动力,确保“一宣一案”、“每讲各不同”,即使碰到同一群体的听众先后多次接受宣讲的情况,这种组团宣讲形式也能够给听众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听觉体验,更能发挥每个讲师的专业特长,优势互补、强强联动。

(二)指定+自选、以听众为导向,解决“对谁讲”问题

宣讲团选取了最专业、精锐的民警,负责制定了小学、中学、大学、企业、社区和农村等六大模块的宣讲讲义和配套课件。这六大讲义和课件发放给宣讲团成员作为指定素材,即指定宣讲内容,包括毒品种类、毒品危害、拒毒技巧、涉毒犯罪及相关处罚等必讲内容;同时,由负责宣讲人根据本次宣讲的对象、规模、听众需求等实际情况,对指定内容进行丰富补充、提炼融汇,由主讲人自选宣讲形式、选取贴合本次宣讲的个案、案例或新闻。这种“指定内容+自选动作”的弹性设计,使得普法宣讲实现“一讲一案”,做到了精准普法、私人订制,为大众化理论点缀分众化色彩,最大限度兼顾听众群体的差异性。

(三)内容新颖、强调原创,解决“讲什么”问题

六大板块的宣讲内容方面,均由专人编制并经过精心修改,在内容方面突出针对性、新颖性,每一版都有所创新,避免千篇一律。譬如,小学版宣讲编制了朗朗上口的《拒毒三字经》,采用组团PK、竞答升级的游戏方式,极具亲和力和趣味性;中学版则采用原创“禁毒快闪”暖场,结合戒毒场所未成年人涉毒、戒毒的真人真事,引发学生对毒品的大讨论;大学版则采用流行的动漫COSPLY元素,精心编排汉服版《江湖防毒秘籍》,通过大学生“为爱涉毒、以身试法”和感染艾滋病等新闻事件,引导树立正确爱情观、是非观;企业版宣讲,则设置“识别身边人是否吸毒”环节,教会职工们识别毒友的技巧,学会拒毒、自救;社区版宣讲,则借助仿真毒品、VR虚拟体验、禁毒小程序等宣传工具,设计“禁毒飞行棋”、“禁毒群口快板”等15项游戏和即兴表演,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版着重分析农村中“制毒工厂”隐匿案例,介绍识别“制毒工厂”的五大方法,指出制毒对自然、生活环境的巨大危害,突出“无毒乡村、和谐共治”的禁毒宣传主题。

(四)各方助攻、N+宣讲模式,解决“怎么讲”问题

1.“新书出版+宣讲”模式。为了给禁毒普法宣讲提供便利、总结成功经验,形成更广的社会关注和效果辐射,“蝶美.阳光”普法宣讲团承接了广东省戒毒管理局策划的“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新书编撰任务。对此,宣讲团精心选取了10名优秀民警历时两个多月完成了名为《迷彩魔窟》的全彩页禁毒书籍的组稿任务,该书除了收录有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概念、分类和危害等内容外,更创意性地收录了宣讲团在实际中使用的宣讲PPT和经验技巧分享,同时尤其针对第三代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展开的“去包装、露真容”,时效性与新颖性使得该书与市面上其他同类书籍相区别开来。该书一经推出,即在“广东戒毒”、“广东司法行政”公众号上进行宣传,广东省戒毒管理局还利用“6.26”国际禁毒日之机,推出线上有奖问答,将该书作为奖品送给社会群众阅览,新书及送书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关注,让“蝶美.阳光”普法宣讲团的社会影响力度得到了极大提升。

2.“延伸帮扶+宣讲”模式。广东省女子所与三水区妇联、三水区司法局、云浮郁南禁毒办、茂名禁毒办及肇庆、怀集司法局等单位积极合作,由“蝶美.阳光”普法宣讲团制定与这些合作单位的“一对一”点课服务,主动为禁毒合作单位输送所需的人才和宣讲知识;同时,广东省女子所先后与番禺大石镇、茂名市电白区等地签订区域合作协议,挂牌督导相关地区的禁毒宣传事宜,并由“蝶美.阳光”宣讲团定期派出宣讲人培训相关地区的教师、社工、民警和禁毒志愿者等人员,创造性地变“输血”宣讲为“造血”宣讲,培育、壮大这些地区的禁毒普法后备力量,真正实现送课送智的“大普法、大禁毒”宣讲目标。

3.“融媒体+宣讲”模式。广东省女子所利用本所的专利技术:心理云平台1.0系统,实现远程直播宣讲和远程连线答疑,发挥“云课堂”在疫情期间的作用,克服两地距离和疫情所涉安全问题,实现了宣讲的可持续性。“6.26”期间,宣讲团依托“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抖音推广、学习强国APP等媒介,由民警主演、拍摄的微视频、微电影《冬鞋吸毒》《警花教你拒毒技巧》《禁毒五金花》《宣讲团的微课堂》等优秀作品,更是先后被转载到“广东禁毒”、“广东司法行政”公众号、“南方+”、“中国普法”、“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平台,成为新锐宣传力量。

(五)完善机制、持续发力,解决“常态讲”问题

禁毒普法宣讲是一个能量传递的过程,随着宣讲规模、次数、力度的加大,才能形成规模化的社会效应和影响,汇聚成全民禁毒的“大禁毒”意识,所以,禁毒普法宣讲工作必须常态化、制度化和全覆盖。

1.建立完善的普法宣讲流程和机制。宣讲团下设的四个小组分工严谨,相互配合,形成严格的运转机制,其中,联络组负责与被宣讲对象及单位、社会媒体、其他兄弟单位等的沟通联系工作;宣讲第一、二小组则形成梯队式宣讲团队,根据前期收集的情况和宣讲需求决定宣讲人及组合,还有课件的制作、更新和讲义优化升级等具体宣讲事宜;宣传组则负责好宣讲团的对外宣传、媒体发布及问卷调查、意见收集工作;而勤务组则负责好宣讲的物质、道具、财务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2.宣讲团设立“意见库”,运用数据对比改进宣讲质量。在宣讲前,宣传组就会利用微信小程序,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听众意愿,并及时反馈给宣讲人,使宣讲前的预判更准确;同时,在宣讲后,利用线上禁毒知识测试收集反馈受众信息,形成前后效果比对,科学评估宣讲效果的同时,更从中筛选有用的“金点子”,建立宣讲“意见库”,不断改进宣讲的方式和手段,力求“每讲必测评、每讲必反馈、每讲有改进”。

3.“以老带新”,确保宣讲师资的长效保障。宣讲团定期举办优秀宣讲能手、优秀教师等选拔比赛,通过表彰奖励宣讲先进个人和最佳宣讲教案,从物质到工作晋升等进行有效鼓励,并增加宣讲人才的培训和再教育力度,形成了人才培育和更替的良性循环模式,优秀人才不断补充到宣讲前线,使得宣讲团得到不断的升级和规模壮大。

【案例思考】

(一)定制个性宣讲,禁毒资源全覆盖。“菜单式组合、多元化手段、不设限的灵活多变”使得“蝶美.阳光”普法宣讲团精准对焦不同人群,最大限度顾及受教育群众的分层,人性化贴合各群体的接受程度,使得禁毒宣传更立体丰富、更具有推广价值。由戒毒所警察组建“禁毒宣讲团”,用专业的知识、真实的个案和精确的数据来“现身说法”,更具说服力、公信力。同时,戒毒所丰富的人力、物力及禁毒资源的支撑,能够由点到面、从上到下、从分散到聚拢,推动禁毒工作阵地前移,打通全民禁毒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二)延伸戒毒职能,弘扬社会正能量。“蝶美.阳光”普法宣讲团作为广东省禁毒普法宣讲的标杆,不仅扩大了戒毒所在社会各界的影响,也促进了兄弟单位的普法宣讲发力,更提升了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在过去,或多或少、甚至带着神秘色彩的戒毒所有了一个“揭开面纱”的机会,使得社会大众重新定义司法行政戒毒事业和形象,消除了一些负面的声音和影响,传播了社会的正能量,戒毒所和戒毒民警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将戒毒工作向社会积极延伸,变事后禁毒处罚为事前禁毒普及,为降低吸毒率、减少青少年涉毒等情况的发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