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蒲公英”禁毒宣传新模式工作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海南是吸毒大省,毒情严峻复杂,2016年前全省登记在册吸毒人数7.8万,人口占比高达8.8‰,为全国最高。
2015年9月,海南省委省政府在临高、万宁开展禁毒专项整治活动,我所根据省司法厅、省戒毒局指示,在万宁市后安镇建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指导站。起初,群众对指导站的工作不了解、不支持,在民警走访吸毒人员家庭采集信息时,被拒之门外,有的甚至放狗扑咬。原因在于部分群众对毒品危害认识不清,对禁毒法律法规知之甚少。面对种种冷遇,我们的民警没有气馁,而是另辟蹊径,从毒品预防教育入手,以校园为阵地,学生为纽带,带动所在家庭,延伸辖区居民,收到了良好效果。年终考核时,后安群众对禁毒法律法规的知晓率,在万宁市12个乡镇、2个农场中高居榜首,进一步坚定了我所民警深入开展禁毒宣讲的决心和信心。
2016年11月,全省掀起禁毒三年大会战,启动“八严”工程,对禁毒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我所立足“严收”职能,整合资源,顺势而为,正式成立“蒲公英”宣讲团,誓将禁毒宣讲这个良心工程做到底。
【案例基本情况】
我所通过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专业机构优势,形成了“热线电话+微信群+网站”、“团队+基地+辅导站”的“蒲公英”禁毒宣传新模式,有效普及群众禁毒知识,提高群众毒品预防意识。
(一)打造专业宣讲队伍。“蒲公英”宣讲团将最专业、责任感最强的警力整合在一起,创新禁毒宣传作战体系,组成一支“超强”团队,关口前移,营造防毒拒毒的坚固防线。
一是成立专业队伍。制定章程、设计标识、确定团队理念。整合全所民警教师力量,发挥戒毒专业人才优势,按照业务精通、教学经验丰富、热爱宣讲事业、有本科以上学历的要求,开展授课比赛,选拔团队成员。
二是形成专业梯队。宣讲团共宣讲团共由15名民警教师组成,其中研究生学历4人,本科学历11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人,三级心理咨询师4人;具有教师资格证书的4人,社会体育指导员4人。每个人都能恪守从业信条,做到宣讲1分钟,切实用好60秒。
三是走专业路线。宣讲团良好的禁毒宣讲效果引起社会关注,2018年3月,省志愿者服务协会为“蒲公英”团队正式授旗,宣讲团成为禁毒战线一支致力于社会志愿服务的正规军和攻坚队。
(二)发挥场所资源优势。“蒲公英”宣讲团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独特的场所资源优势,创新禁毒宣传方式。
一是自2017年9月21日在琼山强制戒所成立海南全省首个“省级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以来,接待大中小学生、各社会团体和社会群众来所参观。通过宣传国家禁毒工作形势政策,普及戒毒常识,利用戒毒人员现身说法,参观禁毒宣传教育展厅,观看戒毒人员心理身体康复训练、文化学习、文体表演等方式,现场直接感性认识到毒品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增强识毒防毒拒毒意识。截止目前,省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共接待参观130批次、8000人次。
二是设立禁毒专题讲座,开展“百场讲座进百校”活动。宣讲团课前调研、课中互动、课后整改,采用实物辨别、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青少年乐于参与的方式,把单调枯燥的内容讲得生动。
三是开通“明法正德笃行自强”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禁毒知识,场所戒毒工作动态、教育资讯、灵活运用抖音、微电影、视频、图片巡展、夏令营、文艺演出和禁毒知识大赛,面向社会各界宣传毒品的危害以及戒毒业务知识。增强禁毒宣讲的趣味性。四是积极开展暖阳帮扶工程。2017年底,省琼山戒毒所启动暖阳帮扶工程, “挂牌共建”、“资源共享”、“携手共治”,先后在海口城西镇、万宁后安镇、万宁长丰镇分别建立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指导站,构建“以社区为依托,以家庭为基础,以部门联动”为平台、“接茬帮教、后续照管”的社会化延伸工作机制,选派民警驻站,助力地方政府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协助管理社区康复人员500余人。主动把衔接帮扶工作做实做细、受益面达5000余人,最大限度减少解除人员重新融入社会的难度,提高戒毒人员操守率,降低复吸率。
(三)精准开展禁毒宣传。宣讲团通过详细调研,精心设计课程,创新禁毒宣传教育内容,制作五套不同年龄段的教学计划与课件方案。针对社区群众、社矫人员,中小学生和大学生不同群体,精准化开展侧重点不同的禁毒宣传教育,填补了毒品知识专业讲师的空白。
一是提高社区群众对毒品的防范意识,提升对家庭的保护能力,建立禁毒整治联动帮扶机制。
二是对社矫人员推行“团队戒毒”和“同伴教育”,着力提高社戒、社康的执行率,戒毒人员的社会回归率和戒断巩固率。
三是对小学生开展禁毒教育,目标主要是使其远离毒品
四是要让中学生逐步学会拒绝毒品的技巧。
五是对大学生开展禁毒教育,逐渐把他们培养成禁毒教育的主体,让他们参与到禁毒志愿活动中。
“蒲公英”宣讲团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平,受到各界认可。宣宣讲团成员被政法职业学院、海师附中、滨海九小等12所学校聘为兼职副教授或校外辅导员。海南大学马列主义学院、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海南艺术学校的学生社团,主动与宣讲团接洽,成立“蒲公英”辅导站或禁毒宣讲志愿者队伍,较好地发展了分支机构,拓展了宣讲渠道,构建起以青少年为主要群体、校园为主要阵地、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和扶贫挂钩点为主要平台的毒品预防教育机制,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宣讲氛围。8000多名青少年学生和禁毒专干走进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巴基斯坦禁毒部副部长穆罕默德和香港东区青少年警讯团来基地交流考察,对海南戒毒工作和蒲公英禁毒宣讲给予高度赞誉。
【案例思考】
禁毒宣传是《禁毒法》赋予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的重要职责,长期以来,“蒲公英”宣讲团以共青团、志愿者等多种形式的宣传队伍为载体,足迹遍布海口、万宁、澄迈、儋州、陵水、琼中等地,受教人数60000多,成效显著。
然而,禁毒宣传方式单一传统,禁毒宣传主体不多,禁毒宣讲队伍专业化程度不够,种种因素仍然限制着禁毒宣传发展。毒品发展声势迅猛,禁绝毒品势在必行,禁毒宣传时不我待。
一是深入开发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宣传平台,发挥网络自媒体在禁毒宣传中的作用,形成多元化的宣传结构。
二是及时总结禁毒(戒毒)宣传的经验与成果,针对社区群众、社矫人员,中小学生和大学生不同群体制作不同年龄段的教学计划与课件方案,邀请专家团队进行考核评估,将其提炼成一套相对完善的蒲公英禁毒宣讲理论体系并普及推广,让更多宣讲志愿者能上能说,讲优讲好,构建人人参与,全民禁毒的宣讲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