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以提高戒毒人员心肺耐力为目标开展运动康复训练的案例

以提高戒毒人员心肺耐力为目标开展运动康复训练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因长期的吸毒行为导致身体各系统机能受损,易出现心肺功能下降、情绪水平降低等问题。

康复训练作为司法行政强制戒毒所戒治环节之一,在戒毒实践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康复训练措施,可以改善和增强戒毒人员身体机能,提高体质水平,提高免疫力,培养锻炼意志力,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促进身心健康。

本案例是四川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一大队组织10名自愿参与运动康复的戒毒人员进行为期90天的小团体康复训练,通过训练及对参与训练的戒毒人员通过心理量表测试、周记、个别谈话、日常行为考核等方式检验这10名戒毒人员康复训练成效及戒治效果。

【案例基本情况】

一、参与对象筛选及体测反馈:

1)自愿报名参与,年龄在2040岁之间,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23年以上吸毒史;

3)入所满一年,目前处于康复巩固期;

4)身体健康,无残疾,无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

在训练前对10名参训戒毒人员进行了身体机能、体能测试。从测试的数据反馈得出:该组戒毒人员体脂率普遍偏高,在27%以上,肌肉含量普遍处于正常偏少,内脏脂肪占比较高,肺活量远远低于正常值(成年女性正常肺活量在2500左右),肺容积和扩张能力较弱,肌肉力耐力较差,爆发力和协调用力一般;从坐姿体前屈的结果看,都存在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一般,关节的活动幅度较差;闭眼单脚站立的测试反映出她们神经肌肉系统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较弱。

在训练前对10名参训戒毒人员进行了SCL-90测量,就得分情况来看,该组戒毒人员焦虑、恐怖、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感、抑郁、妄想偏高,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VR/AR毒品渴求度测试23%-25%均处于中度渴求水平,

二、方案制定及实施

根据以上情况,对以上10名参训戒毒人员拟定了以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增强心肺耐力为运动目的运动康复训练实施方案。

(一)遵循FITT原则指导运动康复训练

1、运动频率:一周训练五次,结合场所教育矫治时间安排,训练时间安排为周一在康复训练中心室内训练场进行每周一次的力量训练;周三、周四、周五、周日晚1930——2030在大队生活区进行日常康复训练。每次60分钟,分为热身10分钟,运动45分钟,拉伸5分钟。以练三天休一天的模式,让参训戒毒人员身心能得到充分的恢复,提高训练时的注意力及每一组动作的完成度。

2、运动强度:以中等训练强度为主,设定目标控制在(220-年龄)*50%~70%强度之间。

根据循序渐进原则,制定为期90天的训练计划,前25天为适应期,以低训练强度(设定目标为:最大心率值220-年龄的30%~50%之间)为主,逐渐递进到中等训练强度,逐步增加每次主要运动时间,从能连续运动20分钟递增延长至30分钟,最后达到60分钟的运动时长。

3、运动类型:以有氧耐力、体能训练为主,辅以力量训练。

(二)课程安排计划及主要训练项目内容概述如下:

                    表1  90天课程周计划 

时间

周一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日

14:00-15:00

全身力量训练

19:30-20:30

心肺功能操

有氧活力操

心肺功能操

拉伸及健脑操

【心肺功能训练操】

1、训练目标:

1)动作包含徒手深蹲加肩推、左右后交叉深蹲、前后交叉弓步、错步跳、前后碎步跑、后踢跑、左右连跳、开合跳、高抬腿、俯撑登山、四肢爬行触肩等动作组合进行循环组练习。

2)通过全身性体能训练,提高肺活量与有氧代谢能力和身体新陈代谢能力;有效提高身体核心稳定性从而提高运动水平;增加血液循环及血管弹性,预防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通过心肺功能练习操,增加心肌力量和最大肺通气量;通过徒手自重的训练方式,提升身体肌肉力量水平,使肌肉耐力、平衡性、爆发力、协调性均衡发展。

2、训练实施过程及要求:

1)此项目练习既具有顺序性、连贯性又能自由组合具有灵活性,每个动作做15~20个,组间休息30秒,开始下一个练习,在熟练掌握动作后,可将运动顺序进行调整,组成新的循环组合,以此给予身体新的刺激。进阶步骤:

1~30天,每次训练选择3~4个动作,完成每组动作12*2组的训练量;

31~60天,每次训练选择4~5个动作,完成每组15*3组的训练量;

61~90天,每次训练选择5~6个动作,完成每组15*4组的训练量。

2)运动时保证动作的规范性、标准性的前提下增加动作幅度,提高动作频率,缩短组间休息时间,提升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3)动作中调节呼吸与动作的配合,采取鼻吸口呼,避免憋气;

4)建议开始练习前,先进行动作的教学和顺序排列,提前熟悉动作,以确保练习时动作的规范性;运动过程中,结合自身身体状况,动态调控训练强度,选择降阶动作,保证运动安全;

5)运动前、中、后都适量补充水分;

6)完成所有循环组练习后,建议进行原地踏步1min,进行肢体拉伸3~5min,以恢复平缓心率。

【活力健身操】

1、训练目标:

1)结合音乐节奏编排具有舞蹈美感和韵律的动作配合基本步法自由组合,48拍为一个动作,整套动作突出流畅、简单大方、通过拉丁舞、爵士舞、现代舞、民间舞等不同的舞蹈风格,有效提升戒毒人员身体协调性、提高戒毒人员审美情趣与创新能力。

2)健身操作为一项稳态的有氧运动,通过锻炼可增强身体血液循环、肺循环,促进机体代谢功能,使人体达到最佳机能状态。

2、训练实施过程及要求:

1)跟随音乐节奏将健身动作融入其中,可以随意加入自己喜欢的元素,提升戒毒人员的音乐鉴赏能力、节奏感;

2)组合中增加四肢协调性和节奏性练习,提高动作的流畅性和美感。每次训练前5~10分钟肢体热身,正式组25~45分钟,结束时进行3~5分钟的上、下肢拉伸,让心率恢复正常状态。

3)鼓励参训戒毒人员参与到健身操编排活动中,激发她们的创作意识和参与感,通过编排的过程,发展她们的团队意识、相互配合协作的能力,用一套成品健身操的成果展示使她们成就感、自信心得以提升,让外向的戒毒人员带动感染内向的戒毒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模式,为她们回归社会铺垫信心。

【拉伸训练及健脑操训练】

1、训练目标:

1)通过肩颈、背、腿臀等部位的充分拉伸,缓解肌肉疲劳,改善身体血液的循环,提升身体柔韧性、韧带的伸展及关节的活动幅度,恢复肌肉弹性。

2)健脑操结合脑部的穴位按摩、肢体经络的拍打等中医传统运动方式,疏通身体经络、构建大脑与身体的连接,提升戒毒人员的脑康复能力,恢复大脑控制身体的平衡能力。

2、训练实施过程及要求:

1)肩颈、背、腿臀等每个部位进行15~30秒的静力拉伸,通过主动拉伸和被动拉伸的形式,使经历了两天连续中高强度训练的身体加以恢复,松解处于紧张状态的肌肉。

2)健脑操20分钟,使戒毒人员通过按摩和拍打的方式,让心灵与身体形成连接,和瑜伽的冥想意义相似,跟随语音指导,轻触皮肤,感受肢体皮肤的温度和柔软度,内观呼吸调节气息,平复内心,感觉全身细胞和器官都得到了唤醒与释放。

【力量训练】

1、训练目标:

     重点在提升骨骼肌肉,保护骨骼健康。女性戒毒人员大部分上肢力量弱,长期的不良姿态造成了体态问题,增加力量抗阻训练,帮助她们提升上半身力量,改善体态;增加骨密度,预防关节疾病;提高基础代谢率,增加过量氧耗,消耗多余脂肪。

2、训练实施过程及要求:

1)根据场所室内训练场地的力量区固定器械,制定以臀腿训练为主的全身性综合力量训练。

2)每次训练在以下练习项目中选择5~6个动作,(腿臀2~3个、背2个、肩1~2个、胸1个)按照计划执行。计划如下:

                 表2  训练项目

练习项目

1~30

31~60

61~90

腿臀训练:深蹲、坐姿髋外展、坐姿蹬腿、单腿硬拉

8~12*2

12~15*3

15~20*4

背部训练:坐姿高位下拉、坐姿划船、直臂下压

8~12*2

12~15*3

15~20*4

肩部训练:坐姿推肩、弹力带侧平举

8~12*2

12~15*3

15~20*4

胸部训练:坐姿推胸、跪姿俯卧撑

8~12*2

12~15*3

15~20*4

(3)训练前做好热身工作,激活即将锻炼的部位肌肉。

4)建立规范的动作、肌肉发力模式,配合好呼吸,先以轻重量为主,循序渐进慢慢提升重量,掌握好向心与离心收缩的节奏。

           三、训练效果

1、康复训练后身体的变化:

表中每项项目均为平均值:数值总和/人员总数。

                  表3  训练前后身体变化

项目

训练前

训练后

BMI

33.7

30.5

心率(次/min

89

84

肺活量(ml)

1059

1872

闭目单足站立(S)

10.5s

19.7s

坐姿体前屈(CM)

5.23

10.57

仰卧起坐(/min)

16

28


经过训练该10名戒毒人员身体机能有明显变化,戒毒人员肺活量(平均值1872),显著大于康复训练前的肺活量(平均值1059;训练后闭眼单足站立(平均值19.7),也明显大于训练前(平均值10.5;训练后的坐位体前屈(平均值10.57)明显大于训练前(平均值5.23;康复训练后仰卧起坐个数(平均值28)明显多于训练前(平均值16)。可见通过康复训练,10名戒毒人员在反应能力、柔韧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身体素质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让她们更惊喜的是身体体型的变化,没有开始的松软塌,也不是想象中的瘦骨柴,而是不胖不瘦恰到好处,腰臀线条流畅、更紧致的体型。

2、康复训练对心理素质的影响

              表4   训练前后心理变化

训练前

训练后

躯体化

1.971.53

1.761.26

强迫症

1.901.78

1.631.47

人际关系敏感

1.921.62

1.821.69

抑郁

1.821.69

1.661.50

焦虑

1.831.53

1.521.43

敌对

1.731.52

1.571.45

恐怖

1.501.37

1.321.25

妄想

1.721.56

1.571.43

精神病性

1.561.30

1.461.29

阳性项目

32.2727.33

25.9324.92

康复训练结束后,对10名受训的戒毒人员进行SCL-90测量,躯体化训练后得分(1.76—1.26,明显低于训练前得分(1.97—1.53,人际关系敏感训练后得分(1.82—1.69)明显低于训练前得分(1.92—1.62,抑郁训练后得分(1.66—1.50)明显低于训练前得分(1.82—1.69),焦虑训练后得分(1.52—1.43,明显低于训练前得分(1.83—1.53),恐怖训练后得分(1.32—1.25)明显低于训练前得分(1.50—1.37),妄想训练后得分(1.57—1.43)明显低于训练前得分(1.72—1.56)说明在经过康复训练后,10名戒毒人员不仅身体素质得到很大改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也得到明显的改善,焦虑、恐怖、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感、抑郁、妄想得分显著低于训练前。VR/AR毒品渴求度测试由训练前的23%-25%的降到了19%-21%

【案例思考】

一、运动康复对于戒毒人员的良性促进作用不仅存在于提高他们自身的体质健康,对戒毒康复效果也有帮助。90天运动康复训练中,据参训的戒毒人员自身反映,她们对于参加规律的运动康复训练的积极性随着参训的时间逐步发生由低到高的变化,训练时间越长,她们表现得更积极更期待,运动训练的热情越高。通过运动康复训练,她们更能正视面对的困难和压力,积极应对解决,而不回避,心态更乐观,获得感也更强;对比其他戒毒人员能更好的进行情绪的管理和控制,学习能力及执行力、专注力都要强于其他戒毒人员。由此可见运动戒毒是非常好的戒毒手段,让运动戒治渗透到戒毒人员的日常生活中去,能更好地帮助她们热爱运动,热爱生活,恢复积极向上心态,树立戒治信心,延展到回归社会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运动强度的把控、戒毒人员在训练过程中身体心理上的反复、预期设计有不足、指标未达到预期值、训练手段和设备器材有限,训练动作的精细化方面还有待加强,都需要我们正确面对和积极思考的。10名戒毒人员身体状况不同,体质有强弱,有的身体协调性差,对动作的掌握能力弱,在团体训练中,盲目对比,增加了焦虑感;训练过程中还发现文化程度的高低,也会影响她们训练的成效,“健身先健脑”,对运动的认知、动作的领悟与掌握速度、执行能力也会因文化程度高低产生不同影响。

三、在康复训练的同时及时及按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对减轻参训戒毒人员训练过程中产生的抵触情绪具有积极促动作用。这90天的计划执行中,参训戒毒人员从一开始的激情参与,到执行中感受到运动带来的身体痛苦经历了心理退缩和对抗。干警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让参训戒毒人员相互分享训练过程中的感受,以“抱团取暖”的形式,相互加油、鼓励、肯定,重燃信心。在此后的训练中,她们训练驱动力更强,运动执行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这也是今后我们在对戒毒人员进行康复训练时,可积极推行尝试的。

四、康复训练工作指导人员的持续学习及培训亟待加强。疫情封闭执行模式的管理下,对康复训练工作指导人员的要求更高,但场所内专业性人才缺乏,训练理念及方法急需提高,才能为更好的提升戒毒管理康复训练工作水平,积极发挥康复训练的戒治作用奠定牢固根基。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