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徒手健身”运动行为模式养成应用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康复训练中的案例

“徒手健身”运动行为模式养成应用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康复训练中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当前,全球毒品问题持续泛滥,我国禁毒形势仍十分严峻。毒品不仅严重侵害人的身体健康、销蚀人的意志、破坏家庭幸福,而且严重消耗社会财富、毒化社会风气、污染社会环境,同时极易诱发一系列犯罪活动。面对毒品成瘾后难以戒除导致的高“复吸率”现实问题,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戒毒所内“多进宫”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普遍存在,强制隔离戒毒之后回归社会复吸的人员继续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之一。如何通过一系列康复手段降低戒毒人员复吸倾向,提高戒断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案例基本情况】

(一)方案制定

探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通过运动方式——“徒手健身”改善心理问题对复习倾向的影响。本研究对32名强戒人员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徒手健身”运动行为模式养成训练,参照对比组32名未参训强戒人员进行对照实验测试,并借用相关工具进行测试评价,探讨徒手健身训练与强戒人员复吸率之间存在的关系。实验组以徒手健身的方式开展团体及个人模式化运动训练使参训强戒人员逐渐形成机体稳定运动行为模式,达到预期运动效果,并最终能自觉自主开展“徒手健身”训练,建立能使强戒人员身体机能得到恢复且有效改善复吸倾向降低复吸率。本方案采用SC-IAT内隐联想测试、利用复吸倾向性量表在实验前后进行判定效果,使用SPSS社会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评价。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80名年龄24-45岁(平均年龄为32.9岁)、强制隔离期限余期一年以上、吸毒年限10年以内、四肢健全、健康状况适宜锻炼的戒毒人员,发放问卷进行IAT测试(内隐联想测试),剔除无效问卷16份,实际有效的研究对象为64名,将其人员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名。

1.2测评工具

复吸倾向量表:共5级计分。其中,1 =完全不符合,2 =不太符合,3 =基本符合,4 =比较符合,5 =完全符合。总分越高,说明戒毒人员复吸的倾向性可能就越大。量表含有5个维度:生理唤醒、戒毒行动、家庭关系、情绪管理、 戒毒效能感,共有80个条目组成,其中含有4个测谎条目。

SC-IAT单类内隐联想测试:采用Inquisit4.0软件编制的单类内隐联想测试进行测量,测量材料包括属性词的概念词,其中属性词以Jorg等设计为参考,包括积极词和消极词。

1.3 研究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实验组成员除了进行定期“徒手健身”特训之外其余日常与对照组一致,控制对照组维持日常作息训练不变,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分别对两组强戒人员进行测评,并将结果进行数据处理。

1.3.1实验组“徒手健身”训练方案

行为模式养成是能否长期坚持“徒手健身”的重要内容,以开训后的四周为习惯养成期,设定为三阶段,使参训人员通过明确目标、贯彻规则、适时改变刺激源等方式达到养成“徒手健身”运动习惯的目的。

阶段一:反抗期——第1-7天,表现为很想放弃。

应对措施:(1)细分步骤和时间;(2)引导参训人员每次锻炼完都能坚持做简单的记录。

阶段二:不稳定期——第8-21天,表现为容易被影响。

应对措施:(1)“模式化”固定时间、内容、地点;(2)“例外规则”——有弹性计划例外时的安排,如减轻难度、替换时间;(3)“持续开关”——糖果型开关,如:奖励自己、被称赞、游戏、设定小目标、仪式感、去除行动障碍等;处罚型开关,如:营造失败就亏损的环境、相同习惯的朋友、对大众宣布、与他人强制力约定等。

阶段三:倦怠期,第22-30天,感到没动力厌烦。

应对措施:添加“变化”——改变内容、环境、更换“持续开关”。(2)不能改变规则和习惯节奏。

1.3.2建立身体健康档案

(1)从戒毒医疗中心中调取健康档案,了解参训人员的健康情况与运动禁忌,做好记录;(2)利用康复训练中心体质监测设备,对参训人员身体各项 指标监测建档,运用国际行业标准PAR-Q(体育活动使用能力问卷)进行风险测量。(3)通过教育矫治中心学习体育运动理论、运动安全教育等知识,使参训人员充分了解锻炼健身的好处,提升对“徒手健身”的兴趣度,降低运动损伤风险,并布置落实行为模式养成规则。

1.3.3确定训练目标

通过教育倡导、兴趣兴趣激发等方式,使参训人员明确自我训练目标。参训人员中,通过调查谈话得出,有88%想强身健体、38%想塑形、12%想增肌、9%想减肥。

1.3.4 训练要求

综合戒毒人员身体指标与相应数据,针对性开展胸部、背部、腰部、上肢、腿部、肩颈等基础肌群的训练,运动前、后10分钟为拉伸环节(十分必要),每周一课时,每月4课时,3个月12课时为基础部分,每月一次回访,每季度一次测试,训练课堂式和自主康复训练为主,民警主导,注重对戒毒人员的指导,在回访中关注戒毒人员身体、心理动态变化,做好及时调整和教育防控;重视戒毒人员运动习惯养成,每人每周开展自我锻炼不少于2次,每次时间控制半小时至一小时之间,强度以身体适应程度练习为宜。

准备工作:养成良好的作息,每天保证八小时充足睡眠;营养充足,三餐正常饮食,注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植物纤维摄取,应减少碳酸饮料、膨化食品、添加剂含量多的食品摄入;结合“3+X”训练内容,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和强度,注重休息恢复;监督参训人员做好每次训练记录工作。

训练流程为:热身。做训练前务必进行热身和拉伸动作,否则极易受伤。可做相应动作的低难度版,2-4组,每组12-20次。每次训练在40分钟到一小时,保持身体高效完成动作,专注进行2-3个部位的训练。练完拉伸充分拉伸训练部位,减轻酸胀感防止受伤。每月进行回访,了解参训人员训练情况,针对不同人员遇到不同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使其成功度过不稳定期和倦怠期,保持健身习惯延续性。每季度测试结果分析,对有所运动指标提升人员鼓励措施。

1.3.5 训练模块

不同部位锻炼效果:俯卧撑——胸肌、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深蹲——腿部肌群、臀部肌群及腿部关节;引体向上——背阔肌等背部肌群、斜方肌、肱二头肌、小臂肌;举腿——腹肌肌群、腰部肌群;桥——脊椎肌肉、下背部、髋部候补、股二头肌;倒立撑——肱三头肌、肩部、上肢、斜方肌、前臂到手指的肌群。

胸部训练。由主要动作——俯卧撑及其变式组成。难易度依次为:靠墙倾斜俯卧撑、跪式俯卧撑、标准俯卧撑、宽距俯卧撑、窄距俯卧撑、钻石俯卧撑。注重训练中感受肌肉发力和动作纠错。每次选择两到三种动作,每种进行10-15个*4组标准动作,每组间隔休息时间为1分钟。难易度依次晋升,以下一组不能完成8个标准动作为力竭表现应当停止此项训练,训练结束进行拉胸大肌拉伸动作2-5分钟结束。

背部训练。由主要动作——引体向上及其相关动作组成。依次为:标准引体向上、反握引体向上、反向划船、山羊挺身,训练背部肌群应注意发力方式,大部分不经常锻炼人员不会利用背部发力,因此应将背部动作分解为上拉、下落两个分解步骤进行教学,配合悬挂训练,掌握背部发力技巧后,再进行分项训练。每次训练从背部项目中选取两到三种动作,进行10-15个*4组标准动作,每组间隔休息时间为1分钟。难易度依次晋升,以下一组不能完成8个标准动作为力竭表现应当停止此项训练,训练结束进行背部拉伸动作2-5分钟结束。

下肢训练。内容为深蹲、箭步蹲、纵跳三个基本动作组成。深蹲有:靠墙静蹲、靠墙单腿静蹲、交替侧蹲、半蹲、标准深蹲;箭步蹲有:原地箭步蹲、交替箭步蹲、保加利亚箭步蹲;纵跳有:跳箱、原地跳、收腹跳、单腿纵跳。以上动作对大腿与小腿肌群有明显强化作用,每个基本动作由简至难依次量力选择,每次从每个基本动作中选取一个动作进行10-15个*4组标准动作训练,每组间隔休息时间为1分钟。以下一组不能完成8个标准动作为力竭表现应当停止此项训练,训练结束进行腿部拉伸动作2-5分钟结束。做完上述运动项目训练后,可进行慢跑十分钟再进行拉伸收尾,可起到提升心肺功能放松肌肉作用。

拉伸训练。拉伸运动是训练前后的必要内容,有助于训练前肌肉缓解放松,帮助恢复肌肉酸胀感提升训练效果。

1.3.6 注意事项

针对戒毒人员的身体素质状况,按照适宜负荷、循序渐进和个性化原则进行有针对的分组及项目强度的选择,不能千遍一律地进行盲目训练。训练过程中要有专业康复训练民警在现场进行监督指导,运动过程中的动作要求要做到规范及有规律,不可以强迫性地进行极限训练,运动过程中要由自我适应到自我增强循序渐进地进行。

1.4 数据处理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分别对内隐测试、复吸倾向进行分析,结果进行配对和独立t检验。

(二)效果分析

2.1 SC-IAT内隐联想测试量表

测试阶段

任务描述

测试数量

标签和按键类型

1

练习

20

积极(E)——消极(I)

2

测试1a

20

积极(E)——消极或毒品相关(I)

3

测试1a

40

同阶段“2”

4

测试1a

20

积极或毒品相关(E)——消极(I)

5

测试1a

40

同阶段“4”

表1

SC-IAT测试程序设定积极或毒品相关(E)-消极(I)为相容反应;相反为不相容反应。刺激随机呈现250ms,被试选择错误后进行错误提示,被试正确后反映为此次反应的反应时。剔除超过10000ms和错误率高于10%的被试反应时。

2.2“徒手健身”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复吸倾向性得分比较

量表

实验组前测a

对照组前测c

t值

P值

总均分

3.32±0.40

3.31±0.29

0.13

0.871

生理唤醒

3.56±0.57

3.47±0.43

0.81

0.501

戒毒行动

3.33±0.48

3.21±0.43

1.31

0.227

家庭关系

3.01±0.52

3.08±0.31

0.77

0.564

情绪管理

3.23±0.65

3.34±0.52

0.89

0.412

戒毒效能感

3.49±0.44

3.47±0.35

0.17

0.853

表2

表2显示在“徒手健身”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做检验,得出,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在前测总分和各维度得分上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实验组对照组成员是同质的。

2.3“徒手健身”实验组前测与后测复吸倾向性得分比较

量表

前测(a)

后测(b)

t值

P值

总均分

3.32±0.37

2.86±0.48

4.71

0.012

生理唤醒

3.56±0.57

3.29±0.61

2.98

0.047

戒毒行动

3.33±0.48

2.72±0.46

6.77

0.000

家庭关系

3.01±0.52

2.57±0.51

4.62

0.014

情绪管理

3.23±0.65

2.71±0.56

6.28

0.001

戒毒效能感

3.49±0.44

3.01±0.49

5.56

0.009

表3

表3显示,经过“徒手健身”干预之后,两组复吸倾向性总均分和各因子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干预前后强戒毒人员在生理唤醒,戒毒行动,家庭关系,情绪管理,戒毒效能感方面均有显著改善。

2.4“徒手健身”对照前测与后测复吸倾向性得分比较

量表

前测(c)

后测(d)

t值

P值

总均分

3.31±0.27

3.19±0.32

1.35

0.201

生理唤醒

3.47±0.43

3.32±0.51

1.68

0.144

戒毒行动

3.21±0.33

3.13±0.43

2.01

0.091

家庭关系

3.08±0.31

3.11±0.37

0.37

0.671

情绪管理

3.34±0.52

3.20±0.63

1.54

0.172

戒毒效能感

3.47±0.35

3.21±0.47

2.58

0.069

表4

表4显示,对照组的前后测分数整体有下降,虽然没有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意义,但也说明在戒毒所参与其他事务和活动具有一定改善。

量表

前测(a-c)

后测(b-d)

t值

P值

总均分

-0.01±0.23

0.33±0.41

3.01

0.035

生理唤醒

-0.09±0.46

0.03±0.39

1.15

0.212

戒毒行动

-0.12±0.39

0.41±0.56

5.01

0.012

家庭关系

0.07±0.51

0.40±0.62

4.63

0.028

情绪管理

0.11±0.44

0.49±0.48

5.94

0.007

戒毒效能感

-0.02±0.57

0.20±0.43

2.81

0.046

2.5“徒手健身”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差异间的差异性检验

表5

在结果中发现,对照组的人员整体上后侧比前测的得分有所下降,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戒毒人员在戒毒所有所改善(虽然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为了更进一步的说明“徒手健身”的效果,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与后侧之差做了差异检验。由表5可知,在减去对照组的变化之后,除了生理唤醒之外,总分和其他维度均有显著差异(P<0.05),也就是说,“徒手健身”对戒毒行动,家庭关系,情绪管理,戒毒效能感是具有明显改善的效果。

2.6 “徒手健身”自觉执行程度周期变化量表

自觉执行程度

反抗期

(7天)

不稳定期 

(21天)

倦怠期

(30天)

稳定期

(45天)

稳定期

(90天)

100%

10

5

6

8

9

80%及以上

8

5

6

12

12

60%—80%

5

5

8

8

8

40%—60%

2

5

6

2

3

40%以下

2

4

2

1

0

想放弃

5

8

4

1

0

人数

32

32

32

32

32

表6

表6显示,在进行徒手健身的自觉执行程度量表中,反抗期呈现“两头高”的情况,说明同时存在热情较高和难以适应的训练者;不稳定期自觉情况出现较大波动,暴露出三分热度的训练者较多;倦怠期自觉度有所回温,40%以下及想放弃者逐步减少;稳定期以后,自练程度呈现较好较稳定情况,87.5%人员能达到60%以上自练执行程度,能基本保证训练效果。

2.7 参训人员国民体质测定成年人标准指标平均数值比较

测试项目

参考分

实验组    (训练前)

实验组    (训练后)

对照组    (训练前)

对照组    (训练后)

机能指标—身高标准体重评分

1分-5分

3.25分

3.78分

3.36分

3.32分

机能指标—肺活量评分

1分-5分

2.89分

3.28分

2.98分

2.95分

机能指标—台阶指数评分

1分-5分

3.51分

3.68分

3.45分

3.51分

素质指标—握力指数评分

1分-5分

3.25分

3.62分

3.08分

3.01分

素质指标—俯卧撑评分

1分-5分

3.58分

4.11分

3.56分

3.55分

素质指标—仰卧起坐评分

1分-5分

2.89分

3.32分

2.81分

2.84分

素质指标—纵跳评分

1分-5分

2.87分

3.15分

3.08分

3.10分

素质指标—坐体前弯评分

1分-5分

2.62分

2.81分

2.78分

2.70分

素质指标—选择反应时评分

1分-5分

3.12分

3.35分

2.88分

2.78分

素质指标—闭眼单脚跳评分

1分-5分

3.40分

3.52分

3.42分

3.45分

表7

表7显示,在进行为期3个月的“徒手健身”训练后,实验组戒毒人员各项指标均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较明显项目在身高标准体重评分项目中涨幅达到16.3%,肺活量评分项目涨幅达13.5%,俯卧撑仰评分涨幅达14.8%,卧起坐评分涨幅14.9%;反观对照组数据,排除个体、环境因素等影响,指标并没有产生实质性变化,表明徒手健身对强戒人员的体质和身体机能康复能产生积极作用。

【案例思考】

综上,“徒手健身”的运动行为模式建立能使强戒人员身体机能得到恢复且有效改善复吸倾向降低复吸率。

“徒手健身”优势:1、入门技术难度低,难度控制操作性强,同一个动作通过角度、幅度、力量的变换即可调整动作强度;2、不受场地、时间限制,在戒毒场所中,可充分利用自由活动时间小区域(1-2平米即可)开展自重训练;3、安全性高,训练风险较易把控,无器械的自重训练方式避免器械管理安全隐患;4、适用范围广泛,对于不同年龄、体质、经验的训练者,都可指定相适宜训练计划和运动处方。5、融合性好,能有机融入戒毒场所中教育矫治工作中,作为康复训练、运动戒毒环节中补充训练、提升体质、特殊人群康复提供训练手段。

“徒手健身”局限:1、训练强度由轻度至中度,无法满足体格强健、强度需求高的戒毒人员训练;2、对戒毒人员自律意识要求较高,训练中后期,容易产生浑水摸鱼、意力薄弱人员出现;3、 戒毒人员体质普遍较差,体质差异较大,对于同一个训练内容普适性程度不高。

本次研究效果:其一,经过3个月的“徒手健身”运动康复的开展,根据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对参训人员进行参训前后的两次测量,总体出现体测指标提升,参见表7。满意度:93%人员过程满意,78%人员表示达到自我预期目标。习惯养成:68%人员能自觉坚持每周2-3次训练,93%人员能保证每周1次训练。其二,通过进行实验对比法进行复吸倾向测试,与训练前相比,运动训练后强戒人员的各因子问题都已显著得到缓解,总分和各因子均比训练前要低。

针对“徒手健身”开展中出现的不足提出以下措施改进:1、细分不同体质参训人员,进一步制定更合理更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和运动处方。2、对于体质较好、强度要求较高的戒毒人员倾向于康复训练中心器械训练内容;3、联合教育矫治中心和心理矫正中心,做好戒毒人员心理建设工作, 强化习惯养成效果。4、联合聘请本市高等院校体育运动系相关运动康复专家、教授定期开展戒毒人员徒手康复训练工作指导,开展康复训练重点、难点问题攻关研究,参与康复训练效果评估,为康复训练工作提供社会资源支持,促进场所戒毒人员身心康复工作的发展。5、对于强戒人员离开戒毒所后是否还能坚持徒手健身的运动习惯从而影响复吸率,有待进一步跟踪、验证。

此外,受团体规模限制的影响,该研究样本量较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结果的代表性,还需以后在实践中扩大样本量进行完善。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