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对患有肥胖症的戒毒人员开展康复训练案例

对患有肥胖症的戒毒人员开展康复训练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肥胖症是一组常见的代谢症群。当人体进食热量多于消耗热量时,多余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其量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且达到一定值时遂演变为肥胖症。肥胖可引起高尿酸、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一些慢性疾病,甚至会产生呼吸系统或者腰椎、膝关节的病变,造成呼吸困难、活动受限等,极具危害性。患有肥胖症的戒毒人员一方面会影响自己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也对场所安全稳定带来一定的隐患。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经统计,在安徽省南湖强制隔离戒毒所某大队,戒毒人员体重超200斤以上的有2人、190斤以上的有4人,他们6人平均身高在171.7厘米,平均年龄36.8岁,平均体重96.4公斤,BMI指数最低的为31.28,最高为33.91,均值为32.71,而根据BMI标准,数值在30.0~34.9之间就认为是肥胖。

戒毒人员余某,34岁,安徽六安人,身高173厘米,入所前体重为82.5公斤,入所一年后,体重为101.5公斤,BMI数值为33.91。

戒毒人员刘某,36岁,安徽芜湖人,身高178厘米,入所前体重为86.5公斤,入所后九个月,体重为102.5公斤。BMI数值为32.35。

戒毒人员张某,33岁,安徽阜阳人,身高168厘米,入所前体重为82.5公斤,入姓名所八个月后,体重为94公斤。BMI数值为33.30。

戒毒人员鲁某,42岁,安徽马鞍山人,身高165厘米,入所前体重为76公斤,入所后一年月,体重为91公斤。BMI数值为33.42。

戒毒人员宫某,40岁,安徽阜阳人,身高177厘米,入所前体重为85.5公斤,入所后八个月,体重为98公斤。BMI数值为31.28。

戒毒人员李某,36岁,安徽阜阳人,身高169厘米,入所前体重为72.5公斤,入所后八个月,体重为91.5公斤。BMI数值为32.03。

戒毒人员

余某

刘某

张某

鲁某

宫某

李某

年龄(岁)

34

36

33

42

40

36

身高(cm)

173

178

168

165

177

169

前体重(kg)

82.5

86.5

82.5

76

85.5

82.5

后体重(kg)

101.5

102.5

94

91

98

91.5

BMI指数

33.91

32.35

33.30

33.42

31.28

32.03

   上述6名戒毒人员,皆不同程度的患有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疾病,其中余某的血压平均每日在110mmHg~160mmHg,最高时高压达到170mmHg。

经个别谈话,民警了解到:上述6人在所内脱毒后,规律作息,体重以“吹气球”般的速度直线增长,形成了过度肥胖的身体状况,身体机能退化且慢性疾病症状逐渐凸显。由此,科学开展康复训练,促进他们身体康复势在必行。

(二)方法和原则

根据患有肥胖症戒毒人员实际情况,民警有序开展相关工作。

一是做好教育引导和思想发动,对肥胖的危害和健康生活进行宣传,同时对肥胖造成身体的病痛和困扰作为着重点和突破口,抓住戒毒人员心理变化,做好引导和鼓励;  

二是因人制宜,科学制定运动处方、膳食方案;

三是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以科学训练为基础、以减重减脂为标尺、以重塑健康为目标,有序组织康复训练。

(三)实施过程

1.开展“健康生活、你我同行”活动宣传

大队通过组织观看视频、医护人员解答、张贴宣传标语、开展集中讨论等方式,引导6名肥胖戒毒人员正确认识肥胖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了解科学减脂的方法,帮助他们提升积极参与减脂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下一步科学的康复训练开展打下基础。

2.进行全面身体检查

联合戒毒医疗中心和康复训练中心,对6名肥胖的戒毒人员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身体检查,准确掌握戒毒人员具体的身体状态和生理指标的数据,为制定针对性工作计划提供参考。

(*检测后的身体数据*)

戒毒人员

余某

刘某

张某

鲁某

宫某

李某

血压(mmHg)

110/160

110/140

110/150

100/140

90/140

100/150

血糖(空腹)

6.85mmol/L

6.15mmol/L

6.73mmol/L

6.21mmol/L

6.39mmol/L

6.15mmol/L

血糖(餐后)

9.98mmol/L

9.65mmol/L

8.62mmol/L

7.64mmol/L

7.81mmol/L

7.68mmol/L

   3.有序组织科学训练

①适应训练。结合八段锦、太极拳、广播体操等训练内容,每天训练两小时。采取民警现场组织、纠正错误、确保质量和随堂考核的办法,让他们能够动起来,解决身体和思想上的懒。

②初步训练。在适应训练半个月后,利用“减脂操”、“花式广场舞”等教学视频的趣味性,调动戒毒人员参训的积极性,每天坚持训练一小时,达到初步减脂的效果。通过1个月的训练,人员的体重和身体指标也有所下降,余某减重1.3Kg、刘某减重1.5Kg,张某减重2Kg,鲁某减重1.4Kg,宫某减重1.6Kg,李某减重1.5Kg,初步训练效果明显。

③有氧减脂。在前期训练积累的基础上,开始进行慢跑和跳绳的有氧训练。要求“先达标,再求速”,逐步提升训练强度,加快脂肪燃烧。在民警的激励和同伴的鼓励下,6名戒毒人员的跑步距离从500米慢慢的到了3000米,单次跳绳记录从几十个增长到300多个,成效显著。

④力量训练。采用“间歇交替”和“稳基渐增”的训练方法,在有氧减脂的基础上,逐步加大训练量。“间歇交替”就是针对每日训练科目和训练动作的变化,避免训练单一和枯燥;“稳基渐增”就是在稳定动作质量和基础的前提下,针对每个人的训练情况和进度,再逐步增加难度和数量。训练方式分为自重和器械,周一、三、五开展自重训练,俯卧撑、双腿深蹲、平板支撑等训练科目交替进行;周二、四、六利用动感单车、椭圆机、划船机等器械进行训练,周日休息恢复。

⑤项目训练。为丰富训练内容,进一步增强训练效果,民警还坚持每周还组织一次乒乓球、羽毛球等比赛,持续激发戒毒人员参训内在动力。

(四)效果及评估

1.训练成效

经过近一年的康复训练和教育引导,6名肥胖戒毒人员训练成效如下表所示:

戒毒人员

余某

刘某

张某

鲁某

宫某

李某

体重(Kg)

80.5

83.5

79

75

81

77.5

血压(mmHg)

100/130

90/120

90/120

80/110

80/120

90/120

血糖     (空腹)

6.15mmol/L

5.85mmol/L

5.97mmol/L

5.67mmol/L

5.86mmol/L

5.62mmol/L

血糖    (餐后)

7.78mmol/L

7.32mmol/L

6.97mmol/L

6.91mmol/L

6.59mmol/L

6.68mmol/L

BMI指数

26.89

26.35

27.99

27.54

25.85

27.13

  (*训练近一年后的数据*)

2.效果评估

6名戒毒人员平均减重17公斤,减重最多的戒毒人员余某为21公斤;血压、血糖的检测数值已经基本上处于正常水平;BMI指数显著降低。对比前后数据的变化,充分说明科学训练对帮助肥胖戒毒人员恢复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案例思考】

戒毒场所环境和戒毒人员身份的特殊性,很大程度区别于社会。但是对健康生活的向往是一样的,此次对肥胖症戒毒人员的康复训练,从中受到很多启迪和感悟。

1.对场所来说,安全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戒毒场所的特殊性决定了安全管理的首要地位,戒毒人员多、年龄跨度大、身体状况差异、思想认知偏差等,都对场所的安全有着巨大的考验。

2.对戒毒人员来说,身心康复和毒瘾戒除是最终目的。要多举措帮助戒毒人员提升身体康复水平;要磨砺戒毒人员心性,引导他们把自律和自省慢慢的融入到言行,以坚毅和守恒的态度面对人生。

3.对民警来说,科学人文的戒治是根本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多从戒毒人员实际出发,有序开展戒治活动,促进戒毒人员身心康复,为社会输送“合格产品”。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