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戒毒人员严某运动干预康复训练案例

戒毒人员严某运动干预康复训练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运动戒毒作为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中规定的重要戒治手段,其绿色、经济、时尚、无副作用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戒毒工作实践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浙江省十里坪强制隔离戒毒所是司法部首批运动戒毒试点单位,建有国内首家运动戒毒研究基地,承担运动戒毒国家级课题三项,省部级课题多项,在运动戒毒领域成效显著。

【案例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严某,男,35岁,原跆拳道项目国家队队员,20xx年跆拳道世界公开赛54公斤级冠军。该学员于20xx年被投送至浙江省十里坪强制隔离戒毒所执行强制隔离戒毒。入所后,该员在生理脱毒区戒治期间,纪律观念淡薄,不愿与人交流,沉默寡言,有暴力倾向,又因其有跆拳道特长,可能造成潜在人身伤害或脱逃危险被列为所级重点人员。同时鉴于其有运动特长,戒毒所决定成立以康复训练中心领衔的教育转化攻坚小组,对其进行以康复训练为突破口,以运动戒毒为主要手段的攻坚转化。康复训练中心接到任务后,当日就对该员开展了个别谈话,从跆拳道运动文化入手,该学员表示挺有兴趣,也非常配合。一天后康复训练中心对该学员进行了运动筛查和体质测试,结果如下:

表一:基本情况

项目

结果

谈话情况

身体形态

身体机能

身体素质

该员意志消沉,根本不相信毒可以戒掉,对未来失去希望;

身高168cm,体重80kg,BMI指数28.34;

台阶指数45,肺活量2305ml;

握力35公斤力,坐位体前屈1.20cm,闭眼单脚站立3秒,俯卧撑15个,反应时0.650秒,纵跳15cm ;

【方案制定】

具有专业资质的康复训练师对其体质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发现该学员不管是身体形态还是机能素质,都与国民健康标准存在着较大差距,结合戒毒人员严某的基本情况和体检结果,征得该学员的同意,根据FITT训练原则、动态体质测试结果、该学员的运动状态和自我身体评价,在全国统一戒毒模式四区流转的过程中,康复训练中心为该学员量身定制了一套运动处方,并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处方内容如下:

表二:生理脱毒区运动处方

类别

内容

训练目标

训练内容

训练强度

训练频率

训练时间

配合生理脱毒工作的实施,逐步恢复生理机能;

快走、徒手操、拉伸等;

最大心率的25—40%

1次/天

10—50分钟/次

表三:教育适应区运动处方

类别

内容

训练目标

训练内容

训练强度

训练频率

训练时间

学习训练技能,进一步恢复体能;

队列、广播操、太极拳等;

最大心率的30—45%

1次/天

30—60分钟/次

表四:康复巩固区运动处方

训练类别

训练内容

训练强度

训练频率

训练时间

训练目标

力量训练

耐力训练

柔韧训练

平衡训练

灵敏训练

协调训练

速度训练

俯卧撑、平板支撑、收腹举腿、深蹲、器械等;

中速往返跑、竞走追逐、慢跑等;

肩部伸展、胸部伸展、股后肌群伸展等;

单脚站立、脚尖站立、顶物走等;

障碍跑、模仿跑、快速折返跑、打地鼠等;

跳绳、单腿深蹲起立、康复操、球类等;

起跑游戏、加速跑、变速跑等

2—4组/肌群,8—12次/组

最大心率的50%—65%;

合理控制

合理控制

最大心率的60%—75%

最大心率的50%—65%;

最大心率的60%—75%

3次/周;

3—5次/周;

3次/周;

2—3次/周;

2—3次每周;

3次/周;

2次/周

可专项训练,也可组合训练,30—90分钟/天。


改善体质,锻炼意志,培养运动习惯,激发运动热情;


表五:回归指导区运动处方

类别

内容

训练目标

训练内容

训练强度

训练频率

训练时间

在身体康复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运动习惯,巩固训练效果;体育游戏、拓展训练;

最大心率的50%—65%;

4-5次/周;

30—60分钟/次

【实施情况】

根据运动处方,康复训练中心和各区大队,密切协作,合理分工,组织指导康复训练有序进行。

一、分区康复训练

严格按照全国统一戒毒基本模式的期区特点,合理安排运动内容,即生理脱毒区、教育适应区、康复巩固区、回归指导区,每个区都配备康复训练师,在康复训练中心的统一安排下,有计划、针对性地对该员进行康复训练。大队康复训练师负责日常训练,康复训练中心安排专管民警全程跟踪指导。

二、定期测试评估

为及时监测该员的训练效果,分别在收治时,满一年时和解除前三个阶段,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进行三次测试,并且针对差异及时调整运动处方。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该员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等进行测试与评定,科学指导康复训练的开展和效果评价。具体测试安排如下表:

表六:体质测试安排

测试

测试时间

测试目的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收治时

满一年时

解除前

对该员的体质状况进行排查摸底,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

检验一年来的康复训练效果,及时调整运动处方

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提出健身指导方案

三、心理康复介入

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及时介入心理辅导,从心理矫治专业层面了解该学员的心理动态,针对性谈话教育,帮助其重塑信心,确定目标,制定戒治规划。该学员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入所到出所“要我戒毒—我要戒毒—我能戒毒”的巨大转变。同时,大队根据该员的运动特长,让其担任大队康复训练辅助小教员,协助民警组织本大队戒毒人员的康复训练,极大地调动了该学员的康复训练积极性,表现更为活跃。

四、康复效果展示

为展示戒毒人员体能康复训练的效果,促进康复训练常态化发展,营造康复训练氛围,该戒毒所还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全所性的康复训练竞赛和成果展示活动。该学员在所期间,积极参加各类康复运动会和展示活动,不仅自己参加,更是大队民警的好帮手,协助大队带领其他戒毒人员参加各项团体赛事等。在这些活动中,该学员不仅收获了掌声和鼓励,重新激发出在运动员时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意志,更加坚定了“我能戒毒”的理想信念,支持着他勇敢的走下去,所在大队在各项竞赛和康复训练成果展示活动中均获得好名次。

【案例思考】

一、效果

经过戒毒所针对性的运动戒毒康复训练,该学员的身心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

(一)体质成绩明显提高

表七:体测成绩

项目

结果

身体形态

身体机能

身体素质

身高168cm,体重60kg,BMI指数21.26;

台阶指数70,肺活量4506ml;

握力60公斤力,坐位体前屈21.20cm,闭眼单脚站立105秒,俯卧撑42个,反应时0.410秒,纵跳46cm ;

(二)戒治期间收获众多荣誉。在所期间,在局、所级运动会中,共收获三个单向第一,两个团体第一,并连续六次获得月度康复训练积极分子,一次年度局级康复训练积极分子和一次年度所级康复训练积极分子。

(三)心理状态明显改善。该员从刚入所时,意志消沉、态度迷茫,到出所时的戒毒态度明确、信念坚定,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憧憬。

(四)跟踪回访效果明显。出所后戒毒所利用社区康复指导站定期开展延伸帮扶,跟踪指导,鼓励其考取了体适能教练资格证书。一年后,回访民警看到的是阳光帅气、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戒毒成功人士。该学员现已成家立业,自己经营了一个跆拳道馆和一家自由搏击俱乐部,并定期到附近幼儿园和学校开展跆拳道志愿教学等。在社会延伸衔接帮扶回访中,回归人员严某告诉民警,“我的成功戒毒离不开戒毒所的民警们,特别是我在戒毒所的帮助下走向运动康复新的人生起点的,是戒毒所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二、反思

(一)运动戒毒是戒毒矫治工作的重要手段。戒毒是世界性难题,需要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多行业的共同努力。运动戒毒作为近年来司法部重点推广应用的戒治手段,呈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在实践中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运动戒毒工作的最终突破,从根本上在于供给侧的深化改革,在于科学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应用,在于工作思维、工作方式由“大水漫灌”转变到“精准滴灌”,从无差异的普遍适用到个性化的精准矫治。

(二)运动处方是运动戒毒成效的关键要素。运动处方作为指导戒毒人员训练的具体方案,是运动戒毒取得效果的关键所在。处方的出具必须以戒毒人员的身心状况为依据,切实根据其身体特点和运动史等情况,全面评估,凸显个性化,针对性,量身定制运动处方,做到精准康复,科学训练;同时要根据生理脱毒期、教育适应期、康复巩固期、回归指导期不同戒毒阶段的身心变化,及时根据体质测评情况调整运动处方。

(三)综合治疗和精准矫治是提高戒毒成效的重要途径。吸毒成瘾是一种需要综合治疗的、反复发作的脑疾病,脑功能康复是毒瘾戒除的核心靶向,心瘾戒除、运动康复、心理疏导、行为训练等手段必须紧密结合,共同发力,戒治效果才会更加明显;研究和实践证明,中高强度的运动可明显增强愉快和兴奋情绪、减缓毒品渴求度,有助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戒毒人员参与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大大提升。同时,必须坚持因人施策,不同的戒毒技术和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分析适用,不搞一刀切,不搞大水漫灌,使运动戒毒不仅起到改善戒毒人员体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的作用,还可激发戒毒人员戒毒信心,增强戒毒意志力。

(四)衔接帮扶是延伸戒治效果的重要环节。延伸帮扶作为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的重要环节,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不可替代,戒毒人员出所后,往往会经历一段迷茫期,迷茫期的一端连着黑暗的过去,一端连着光明的未来,跟踪指导迷茫期的戒毒人员在社区衔接、职业引导、技能培训、就业推荐等方面多给予关心支持,将有效巩固戒毒所内良好的戒治效果,从而让戒毒人员真正重新融入社会。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