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精神异常类强戒人员赵某综合矫治案例

精神异常类强戒人员赵某综合矫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赵某,男,1982年2月19日出生,河北省人,初中文化,无业。因吸食毒品被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二年。该人入所后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逐渐出现异常情况。情绪状态一直较低落,并偶有无故谩骂出现,无固定对象,自言自语情况较多。后经大兴区精神病医院专家会诊,诊断焦虑抑郁状态,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案例基本情况】

一、问题分析

自幼上学至中专毕业后,该人从事音乐教师职业,后因病在家待业。该人从小在农村长大,初中因早恋至女同学怀孕被学校劝退,后再家人帮助下在县里的职教中心继续上学,后担任音乐老师。当老师后认识了现在的妻子,结婚后一年有了女儿,在2011年时,因跟几个朋友喝酒,喝多了,在朋友的引诱下第一次接触冰毒,后来又吸了几次,慢慢的就感觉离不开了,而且被家里人知道了。2012年因吸毒被行政拘留,2012年因吸毒被强制隔离戒毒,2014年因吸毒被行政拘留,2014年因吸毒被强制隔离戒毒,2016年因吸毒被行政拘留,2016年因吸毒被强制隔离戒毒。    

2019年5月7日大队民警组织强戒人员收操大厅集合过程中,第三排第一名强戒人员赵某用手扒拉其左侧的强戒人员韩某的右手,随后两人发生争执,赵某情绪激动并欲挥拳击打强戒人员韩某,立刻后被其他强戒人员及时制止。鉴于该人情绪激动,存在现实危险,赵某被确立为重点戒毒人员。

心理测试结果16PF结果显示,持强性9,自律性2,心理健康水平20。综合分析,该人受到严重刺激可能是产生危险行为的诱发因素。强戒人员赵某戒毒准备度与迫切性量表测试结果显示赵某目前的戒毒动机处于前沉思期。其中,‘危害认识’很差;‘稳定性’一般;‘戒毒信心’较好;‘戒毒行动’较差;‘总分’较差。经过查阅档案、个别访谈、日常观察及对心理测试结果的分析,确定靶点问题如下:

所管安全方面:该人情绪不稳定,认知方面有偏差,容易与周围强戒人员发生人际关系矛盾;服药后下午容易兴奋度提高,激发该人“挑衅”周围强戒人员。

生理方面:精神异常,病情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性,每日服用利培酮、盐酸帕罗西汀、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治疗,需要密切观察该人服药情况。

心理方面:存在焦虑抑郁两方面的症状,服药后情绪控制能力有一定提高,但仍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

戒毒认知方面:在戒毒和回归社会方面的认知方式仍存在一定偏差;

二、方案制定

(一)针对该人精神状态适时进行谈话,了解该人情况,稳定其情绪;积极联系医务室,关注该人病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确保不发生问题;每月对该人教育矫治情况进行一次总结积极联系其家人,通报病情,并做好工作积极配合我所对赵某采取的各项工作。

(二)为保证该人人身安全,白班值班民警每小时询问该人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夜班民警每小时查看该人睡眠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三)管班民警教育对班内其他强戒人员加强教育,注意避免对该人情绪产生不良影响,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民警。

(四)针对测试中发现的自律性较差的问题,从日常生活中逐步锻炼该人的纪律意识,另一方面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和情绪疏导,逐步增强该人调节自身控制情绪的能力。如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心理干预。

(五)主管民警通过个别谈话、日常观察、侧面了解等方式及时监测该人心理动向,确保该人情绪等心理状况保持稳定。并在大队动态会议上与大队其他民警沟通汇报该人心理状态,每半月进行心理评估并填写《精神异常与重点人员观察记录表》与心理咨询中心会商。

(六)结合更多心理技术,逐步改善其精神状态。对该人开展积极心理学、正念减压等课程,帮助该人解决情绪及心理上存在的问题。

三、矫治过程

(一)支持共情,建立良好沟通

2019年9月接管赵某时,第一印象是无法与其正常交流,不知所云。谈话一般只是前两三句能理解,之后赵某会提出他在入所前看到什么东西,听到谁跟他说什么,而这些这些别人都没看到没听到。这些内容往往没有逻辑,前言不搭后语,让我无法理解他。入所后有药物的干预幻听幻视现象有所减少。

作为专管民警加心理辅导员,我谈话中采取的方式是共情和理解,虽然听不懂,但尽量去理解。经过约3个月的时间,通过大队的管理、医务室和心理咨询中心等相关科室的配合、民警的谈话等多种教育引导和支持,该人思路逐渐清晰,有一次他对我说:“感觉自己思路捋清楚了,想明白了为什么来到这里。”然后亲自把怎样4次进入强戒所的过程,以及在强戒所发生的情况讲了一遍。相比3个月前刚接触他时,这也是很大的进步。

(二)结合日常管理促进戒治

随着该人精神状有所好转,他的人际关系方面也有所转变,但与班内成员、看护人员聊天变多了,有时会开玩笑或逗闹。尤其是在下午四点以后,该人精神出现逐渐兴奋直至晚就寝。结合大队的具体管理要求,我要求该人每日完成一篇抄写作业,内容是星云大师的“佛学365”,目的是锻炼该人的专注力,同时平复心情、调整心态。该人的抄写行为在民警的监督下持续了近两个月。期间自我认识、情绪调整比较稳定。同时根据他的状态,适时鼓励他参加我带领的正念团体训练,在练习中积极关注他正向的变化。

(三)调整情绪,探索未来

2020年元旦以后,赵某的情绪有出现了波动,两次与强戒人员发生冲突,一次与批评他的民警发脾气后用手拍击黑板。大队相继采取了加强看护、减少激励处遇等严格管理措施,我作为管班民警一方面反复强调纪律,一方面帮助其稳定情绪。他向我反映:不到半年回家了,心里开始想很多回去以后的事,有时想着想着心里就容易起急。根据他关心的问题,我开始帮助他学习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听父母的劝解和陪伴父母。随着交流的深入,该人也坦诚的诉说了自己关于面对的毒品的想法,从开始的一定继续吸食到逐渐松动,后来对我说为了把生活过好是得断了。赵某也流露过未来种种谋生的计划,其中也包括一些触碰法律边缘的想法。作为管班民警和心理辅导员,我一直保持了一定耐心的倾听和正能量的引导,肯定他想要靠自己努力赚钱的想法,但只有靠合法的手段才能够真的实现,并和他一起回顾他近几年多次被抓的经历,使该人自己意识到自己想法的危险性会导致犯同样的错误。同时结合他喜欢烹饪的特点,鼓励他在阅览室借阅烹饪技术类书籍。

四、矫治效果

通过多次谈话、多次交流沟通,该人思想有了一定转变,慢慢的对自己的违纪行为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承认自己行为的严重性和不良影响。逐渐养成自觉遵守纪律习惯,努力按照日常行为规范去要求自己。能够服从民警管理,无重大违纪行为。通过学习正念防复吸等课程,情绪得以改善,与其他强戒人员正常交流增多,能够正常开展各项活动,能开展一些学习活动,与班组成员相处相对融洽。基本能够调整自身的心态,多数时间展示出乐观、开朗,逐渐理清思绪和心态去面对戒治生活和回归社会的生活。

【案例思考】

随着吸食新型毒品的比例逐年增长,精神异常类强戒人员逐渐增多,这类人员自控能力差、情绪波动大、偏执思维多,对所内安全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性。对这类强戒人员的管理教育首先要建立在精神科医生的建议下开展,在症状较明显的阶段要加强对日常行为、情绪、睡眠、饮食、服药等情况的观察掌握,通过服药使症状能够减轻,在情绪平稳期适当的开展学习、训练等内容,才能出现预期的效果。

除抑郁焦虑等精神类症状之外,赵某还反映出了一定人格障碍的特征,但由于对人格障碍的干预方法掌握较少,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矫治。

在对赵某的矫治工作后期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封闭执勤模式下责任民警不得不不断调换,在每批次民警的轮换中,对赵某矫治情况的交接工作一直是民警比较重视的,但在实际运行中依然会出现不同民警对该人情况了解深入程度不同、矫治工作连续性差等问题。这方面需要在疫情常态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适合重点戒毒人员管理的可行的方式方法。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