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回归指导期戒毒人员“预防复吸”团体心理辅导案例

回归指导期戒毒人员“预防复吸”团体心理辅导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经过多年持续严打整治,我国禁毒形势稳中向好态势得到巩固和发展,毒品滥用及其社会危害得到有效管控和缓解,但物质依赖者复吸的风险仍然存在,预防复吸的任务仍旧艰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出所后意味着脱离了戒毒所的管控,进入到社会生活场景中,某些场景不可避免的会成为戒毒人员复吸的高危情境,如毒友诱惑、不良的情绪状态、外在应激事件、家庭社会因素等等。戒毒人员在高危情境中的认知与应对模式决定了其发生复吸的可能性,如果戒毒人员出所后不能有效应对这些高危情境,自我效能感就会降低,重新开始使用药物,并在“破堤效应”和错误归因方式的影响下导致完全的复吸。

预防复吸以心理学中的认知行为治疗理论为基础,主要目标是通过改变患者对有关复吸的歪曲认识,从而改变复吸的行为。预防复吸训练就是咨询师引导患者分析识别自己复吸的高危情境,学习应对高危情境的各种技巧,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学习建立替代成瘾物质滥用的全新生活方式,达到预防复吸、保持长期戒断的目标。本案例以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将经过评估后进入回归指导期的戒毒人员进行分组,咨询师以辅导员的身份参与小组活动,引导他们学会识别、监测和应对高危情境,恰当应对毒瘾渴求,改变不合理认知等,从而降低对危险情境的敏感性,提高抵御成瘾物质诱惑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复吸,保持操守的目的。

【案例基本情况】

一、方案制定

本次“预防复吸”团体辅导活动选取回归指导期的10名戒毒人员参与,为期一个月,每周一次,每次1-1.5小时。活动以技能训练为主,每次活动的任务包括本次活动目的介绍,复习上次技能,讨论自上次训练以来碰到的问题,技能训练,对技能训练的反馈,下周计划等。每次训练时间分为开始、中间和最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大约20分钟。主要训练内容有:识别和监测高危情境,应对高危情境、应对渴求、认知重构、学习各种心理技能和提高自我效能,鼓励戒毒人员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放松、冥想、跑步等。

二、方案实施过程

(一)识别、监测和应对高危情境(第一周)

1.向戒毒人员介绍高危情境的概念。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出所后面临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有些是复吸的高危情境。高危情境的本质就是吸毒的诱因,是指一个人在过去吸毒时交往的人或经历的情形或环境,包括与既往吸毒有关的人、事、物,不良的情绪状态,外在应激事件,家庭社会因素,经济状态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2.戒毒人员根据咨询师的引导,按照内因和外因的分类,回忆并罗列出影响自己是否复吸的高危情境。一开始,戒毒人员罗列的高危情境集中在自己的内部感觉即内部诱因上,对于外部诱因联想较少,咨询师进一步提示细分内外因后,戒毒人员能够罗列出更多的内外部诱因,以下是内外部诱因的分类罗列汇总情况:

外部诱因:人物(主要集中在家人、朋友、毒贩、同事和约会对象)、地点(主要集中在酒吧、KTV、自己家里、朋友家里、旅馆)、事件(主要为与朋友聚会、纪念日、突发个人事件、上班、节假日)、物品(主要为手机、钱包、随身用具尤其是吸毒用具、电影电视、现金)、行为和活动(主要为和朋友一起消磨时间、约会时、争吵后、独自在家);

内部诱因:主要集中在一些“负面的”“正常的”“积极的”感觉,如:害怕、愤怒、焦虑、压抑、嫉妒、无聊、孤独、被忽视、有压力、放松、悲伤、风光、自信、兴奋等。

通过讨论,戒毒人员认识到影响自己复吸的诱因多种多样,自己原来根本就没有去想过这些问题,有些诱因因为是积极感受如放松、自信、上班等,很容易被戒毒人员排除在复吸诱因之外。二次戒毒人员李某通过回忆自己复吸的经历,认可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感受,如果自己不加以鉴别的话,都有可能成为复吸的诱因,回忆自己复吸时就是因为发工资邀请朋友出去吃一顿,喝了点酒后没管住自己,就又开始复吸。

3.引导戒毒人员将诱因与自身复吸的高危情境相联系,找出针对个人的“最突出”、“最危险”的触发因素和“最容易对付”的触发因素并填写诱因卡片,在心理上形成对“最突出”、“最危险”因素的高度“警觉”和对“最容易对付”因素的持续坚持,通过对“最容易对付”因素的坚持慢慢增强抵御各种触发因素的自信心。

在填写卡片时给予提示:你最可能使用毒品的地点;你和谁在一起的时候最可能使用毒品;你最可能使用毒品的时间;在做什么活动时你最容易使用毒品;你常常在什么情绪状态下倾向使用毒品。

4.引导戒毒人员讨论并记录当置身于这些触发因素中时,应当如何去做才能应对。通过大家的讨论,认为最重要的是尽量回避与吸毒场景有关的人物、地点、用具与场景,比如丢弃吸毒用具、远离毒贩和毒友、尽量不要去曾经吸毒的场所等。

5.思考:如果在诱因的影响下产生了复吸幻想和渴求感(诱发渴求的危险因素),应该怎么做才能进行自我控制?

(二)应对渴求感技能训练(第二、三周)

1.复习上周内容。复习影响复吸的内外诱因,引出活动最后思考问题:如果在诱因的影响下产生了复吸幻想和渴求感(诱发渴求的危险因素),应该怎么做才能进行自我控制?

2.介绍渴求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渴求是一种对成瘾性物质的渴望和兴趣,是一种持续性的感觉和思念。它是一种主观体验,是一种强烈的要吸毒的愿望和冲动,在脱毒期间最明显,可在停止吸毒后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依赖分为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而渴求的本质就是心理依赖。大家现在都安全度过了生理依赖,面临如何在出所后战胜心理依赖,也就是对毒品的渴求的问题。

3.讨论:请用语言描述“我的渴求感是什么样子的?”(每个人都描述并记录)。

要求:描述自己对渴求感的亲身感受:渴求像什么(渴求体验)?渴求有多强烈?持续时间有多长?对你有多大干扰?你怎样应对渴求(渴求的后果及可控性)?

强调:渴求感是自然产物,是属于正常的心理活动;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应付渴求感上:当你心里出现渴求感时,并不意味着你已经犯了错误,重要的是如何来处理它。

4.讨论渴求感产生的原因

再次带领戒毒人员一起回顾影响复吸的内外诱因,用条件反射的原理通俗易懂的讲解内外诱因是通过什么路径使人产生渴求感:毒品(条件刺激)——触发物(非条件刺激)——渴求感。强调条件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除。

填写卡片“我的刺激源”,将具体诱因与渴求感强度联系起来,引导戒毒人员更加直观深刻地认识自己的渴求感。以下是举例说明:

表1   刺激源和渴求感强度


刺激源

渴求感强度

自己家

 0  1  2  3  4  5  6  7  8  9 

KTV

 0  1  2  3  4  5  6  7  8  9 

某个朋友

 0  1  2  3  4  5  6  7  8  9 

与家人吵架

 0  1  2  3  4  5  6  7  8  9 

无聊

 0  1  2  3  4  5  6  7  8  9 

值得庆贺

 0  1  2  3  4  5  6  7  8  9 

电话

 0  1  2  3  4  5  6  7  8  9 

6.回忆自己的渴求感波动时间,并引导戒毒人员发现渴求感并不是一直持续的。

(1)渴求感是一个波动的过程,有时强,有时较弱(把渴求当做海滩上的波浪,每一波/渴求从小浪花开始,最后达到顶点,然后破碎消散:指出很多人在自己体验到渴求感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之前就放弃了,尤其是渴求感高峰来临时候;对多数人而言,渴求感会在一小时内达到高峰然后消失。

(2)渴求感并不会一直无限持续,只要不吸(消除强化机制),渴求感就会越来越弱,直至完全消退(渴求的浪尖将会越来越细)。


 

(3)面对压力或某个诱因时,渴求的顶峰可能达到最大强度,但将随着压力的减退/诱因的消失而减退(条件反射机制)。

7.讨论:如何应对渴求感?

渴求应对需掌握恰当的技巧。通过技巧学习,渴求是可以控制的。

由小组成员先就如何应对渴求感进行讨论,然后逐条进行朗读。咨询师进行总结,对错误的方法要及时进行纠正,好的积极的方法要及时鼓励表扬。

咨询师最后进行总结并介绍应对渴求感的方法:

(1)识别和避开高危场景/触发因素/避开诱源。回忆并填写高危场景/触发因素,改变错误的条件反射(高危场景/触发因素-渴望吸毒),建立新的条件反射(高危场景/触发因素-避开吸毒)。

(2)回想顺应渴求再次吸毒的消极后果。将顺应渴求再次吸毒的消极后果写在纸上并大声朗读,提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辙。

(3)分散注意力/行为替代疗法。当渴求降临时,可以做其他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影、做运动、做家务等,转移注意力。

(4)积极的自我交谈。用积极的语言告诉自己能战胜渴求,憧憬正常的生活状态,畅想美好未来,将自己的憧憬和设想写下来并大声朗读,坚信积极的暗示会带来积极的改变。

(5)与信任的人讲述体验/经历。和信任的人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吸毒前后的不同体验,对未来的设想,希望得到信任的人的支持和鼓励,支撑自己渡过渴求期。

(6)自我奖励。每一次战胜渴求感就对自己进行奖励,奖励可以为实际奖励,也可以为代币奖励,甚至可以是一句对自己的表扬(大声说出来)。

(7)欲望冲浪。1、聚焦于你现在正产生的欲望,如想要在椅子上改变姿势、想吃某种美食或者想玩手机;2、花几分钟时间跟这种欲望共处,只是观察却不去行动;3、描述并在纸上写下这个欲望(这个欲望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产生的身体部位,有多强烈,感受是什么……);4、几分钟后,再来评价这个欲望,强烈程度是否有变化;5、练习尽可能长时间不对这个欲望让步,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其他欲望。在纸上写下以下指标(客观的,不带评判的):坚持多久?对其进行关注的时候是否改变或流动?最终如果让步,感受是什么?没有让步,感受是什么?

(8)药物治疗。必要时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缓解渴求感。

布置作业,重点强调作业的重要性以及出所后坚持做作业的重要性。作业内容如下:


日期时间

(详细到几点几分)

场景、想法、感受

渴求感强度(0-9)

持续时间(分钟)

我怎样应付

 

 

 

 

 

 

 

 

 

 

 

 

 

 

 

 

 

 

 

 

(三)改变不合理认知,学会正确面对压力和调节情绪(第四周)

1.正确面对偶吸,破除“破堤效应”。复吸是一个过程,包括“失足或偶吸”、“失误或滑倒”、“复吸”这三个阶段。很多戒毒人员产生出所后,当他们因为种种原因产生了一次偶吸后就认为自己根本戒不了毒,保持不了操守,从而破罐子破摔,产生“破堤效应”后导致全面复吸。引导戒毒人员认识到偶吸类似于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将“偶吸”重构为“一次错误”,还有机会重新进行正确的学习,以此来代替“完全失败”的错误归因。只要戒毒人员偶吸后不复吸,就能保持戒断状态。

2.识别不合理认知,引导戒毒人员重建更理性认知。如:如果我现在不吸毒,我就会死;对我来说戒毒太难了,我将失去我所有的朋友;我不能忍受我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等等。

3.如何面对压力和调节情绪

向戒毒人员介绍呼吸放松、冥想、运动等对压力和情绪调节的正性促进作用。重点介绍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复吸的重要作用。以运动为例,鼓励戒毒人员发展健康的替代活动(健康的“成瘾行为”)来代替吸毒成瘾行为。健康的成瘾行为必须具备的五个条件:能够独自操作;能够很容易操作;对个人有短期和长期的益处;可以稳定参与,一段时间后能够有进步感;操作时不会有自责感。

三、实施效果

通过以上“预防复吸”团体心理辅导训练,戒毒人员对复吸产生的诱因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练习并掌握了几种面对渴求、预防复吸的技能和方法。一个月下来,大家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增强,最后两周中每一次活动开始的作业反馈都会分享自己练习时候的心得,同伴之间也会互相帮助,大声朗读自己的所想所感,在欲望冲浪时战胜自己欲望的那种喜悦之情是前所未有的。通过训练,极大的提高了他们对出所以后的生活预期和自信心,大家显得信心满满,对未来的新生活充满期待。

【案例思考】

回归指导期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是值得我们去重视的。通常,他们怀着憧憬和害怕的矛盾心理走出戒毒所的大门,对自己会不会复吸心里没底,不自信。因此,提高他们出所后识别和应对高危情境、恰当应对渴求感的能力十分必要。

一是在团体活动中,咨询师了解到很多时候戒毒人员并不是自己想吸毒,而是在各种情境下不得不选择吸毒,如果早一点知道这些应对技巧,或许自己就不会吸毒成瘾甚至失控复吸,提示这些技巧不仅对“预防复吸”有效,在应对生活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时也会有效,如积极的自我暗示,和信任的人倾诉心声和欲望冲浪等。

二是此次“预防复吸”团体训练效果不错,但总体来说时间稍显仓促,很多内容比如各种心理技能的学习还可以更加细化和系统。可将各种心理技能的训练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如运动)等提前在康复巩固期进行训练,为回归指导期的“预防复吸”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此次“预防复吸”团体训练对文化程度的要求相对较高,对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特别是少数民族戒毒人员来说专业性更强,书写要求高,作业难度大,可以考虑通过戒毒人员之间“传帮带”的形式,提高戒毒人员互帮互助的能力的同时,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戒毒人员也有一个相对较好的适应性。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