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运用光环效应激发戒毒人员戒毒动机的案例

运用光环效应激发戒毒人员戒毒动机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女性吸毒人员吸食毒品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离异、留守儿童、错位的爱情观、不和谐的家庭关系、法律知识的欠缺、道德感的缺失等。四川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以“母性”回归教育为主线,围绕帮助女性戒毒人员做回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帮助她们重新建立自信、自尊,修复家庭关系,以顺利回归社会和家庭。在此基础上,运用光环效应重塑戒毒人员的自我认知,激发戒毒动机,强化戒毒行为,成功帮助多名女性戒毒人员顺利回归家庭。

【案例基本情况】

(一)确定主题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认为:一个人的某种品质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基于这一心理学效应,我们选取了亲和力强、戒毒人员喜欢的民警建立《微微说》一系列的教育方式,请二级心理咨询师和专家进行研讨和督导,对每一个矫治对象进行过程监督和台账式管理,避免了以往说教式教育的固化和刻板形式。以主持民警从一位母亲的角色出发,引发与戒毒人员的共鸣,强化戒毒人员的自尊,加强戒毒人员戒治动机,帮助戒毒人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利回归家庭。

(二)案例介绍

一直以来,吸毒与道德捆绑在一起,吸毒因其社会危害,“污名化”的标签让吸毒人员的自我评价不高,我们设置了《微微讲故事》《家里那点事儿》栏目,通过深入访谈,挖掘戒毒人员在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她们身上优秀的品质,整理成一个个励志故事, 以这种讲述戒毒人员自己的故事的方式,让戒毒人员重新认识了自我。这种正能量的宣传方式鼓励其他戒毒人员主动敞开心扉、打开心结,戒毒人员之间、相互鼓励,相互示范,让戒毒人员感受到戒毒的路上有人同行,对未来重塑信心。

1. 你本来可以很美好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她的不幸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也许从她开始是一个生命体起。两姐妹爱上了同一个男人,怀上了同一个男人的孩子。这又是一个温暖的故事。生活给我以磨难,我仍报之以琼浆。母亲放弃了这个男人,保全了孩子。为了给孩子一个合法的身份,母亲匆匆结婚,可孩子还未出世,丈夫就因病离世。还未出世的她,就这样被老天爷格外“关照”。坚强的母亲独自抚养。自小就尝遍人情冷暖的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出人头地,让妈妈扬眉吐气,让妈妈过上好日子。她比别人更刻苦更努力,学完了卫校的护理专业后又学习了幼师,完成学业后,顺利在一所幼儿园找到了工作,自己还利用闲暇学会了纹身、美甲。至今,母亲骄傲的目光,欣慰的眼神,仍是她是20多年来的生命中最美好单纯的记忆。

17岁,她交到了一个男朋友。还来不及品尝甜蜜的爱情,就被男朋友拉到了毒品的陷井。长期吸食冰毒的男友拉上她走上了吸毒之路。男友吸食毒品后患得患失、情绪不稳,从最开始疑神疑鬼到后来的动辄打骂。分分合合的8年后,她终于不能再过这样的生活,彻底分手,远逃新疆,开始了生命的第二次救赎。

在新疆,家人介绍了一名成稳的男孩开始交往,这是她对未来、对生活的美好渴望。虽然眼前的男人还不如自己高,长得也不好看,但男孩正直高尚的形象,让她觉得自己和这样的另一半在一起才是正常的生活。克服了生活上的不便,她陪着他在新疆一待就是三年,还在新疆学会了芦苇画,回到四川,她很快开始了自己的芦苇画生意。半年后,两人举行了婚礼,不知道是不是上天的捉弄,新婚之夜他们就为家庭琐事吵得不可开交,丈夫竟然叫人送来了冰毒,此刻才知道,自以为的救赎不过是老天的另一剧本。心灰意冷的她就这样,在新婚之夜,和丈夫一起拉开了复吸的序幕。高昂的毒资,游手好闲的丈夫,只有靠她卖画来维持,而吸食新型毒品后能更安静执着的制作“芦苇画”。很快,这对毒夫妻异常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还是被双方父母看出了端倪,婆家逼迫立刻离婚,懦弱的丈夫也就顺从父母与她离了婚。离婚后她自己一个人租住在外过上了自我放弃的生活,任母亲、外婆、父亲怎么劝说也无动于衷,妈妈差点哭瞎了眼。终于,在一次购买毒品的时候被公安机关抓获,她说那一刻她的内心是平静的,荒唐生活该结束了。

2. 你可以做得更好

下队以后,她主动的加入到《微微说》课堂,在“我的家”一课中,她给我们介绍了她的家庭,她说“虽然我从小没有父亲,但是我得到的母爱一点不比别人少,后来幸运的遇到了继父,也是弥补了我从小缺失的父爱。在本该逐步走向正规的生活里,我却偏航了,此刻,母亲的艰辛不易,继父的仁慈大爱,让我心痛、愧疚。我想变得优秀,给予他们更好的生活。”在“婚姻关系的维系和结束”一课中,她写到“我似乎想明白了我的爱情和婚姻死结在哪里,为何我一选再选遇见的都是瘾君子?是我自己的太过随意的婚恋观,是我一心想要依附别人的想法,是......我想在遇见下一次爱情之前,我应该让我自己独立、自信、自尊、自强,做得更好,才值得拥有更好。”在“育儿教育观”一课中,她和我们谈到“虽然我现在还没有做妈妈,但是我喜欢孩子,我想我做好准备以后也会做妈妈,并且像你们一样,做一名合格的妈妈,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陪伴和爱。”

在我所举办的第六届“红花楹”杯美丽女性中,她进入到了最后的决赛。更没有想到的是,她的父母居然来了,她的继父已经60多岁了,告诉我们为了不迟到,他们五点过就出发了。她的母亲看见台上深情独舞的女儿不断的抹着眼泪,她拉住我的手说:“我的女儿,以前也是好优秀的,就是毒品害了她呀,不过现在看见她能有这个样子,我就放心了,我又看见希望了。”台上的父亲带来了一面锦旗,上写着“警民携手、共战毒魔”!简短的八个字,是戒毒人员亲人内心的呐喊,也是我们共同的希望和目标。台上的她红裙舞动,台下的父母泪盈满眶。当她来到父母面前,将自己亲手折的花和绘的画交到父母手上时,那一同流下的眼泪,我知道那是幸福的泪水、开心的泪水。这一刻,我也为她感到骄傲。

家庭关系是每一个人人际关系的起点,在每一个人的社会关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戒毒人员的问卷调查以及与戒毒人员的谈话,针对她们最突出的家庭问题,整理了家庭的结构和功能、夫妻关系、婚姻关系的维系和结束、亲子关系、育儿教育观、婆媳关系、婚姻法律、我的家、婚姻家庭热点解读等内容。结合“孝德孝道”和实际案例,以贴近生活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形式,给戒毒人员讲解分析各类家庭关系的处理方式,让戒毒人员学会互相尊重、互尽义务、共享权力,学会更好的沟通交流,从而更好的处理夫妻关系、婆媳关系、母女关系等家庭关系,帮助她们回归母性,学会如何做女儿、妻子和母亲,重塑道德观的同时也提高戒毒人员自身的修养,更好的与同戒学员相处,创建更为和谐的戒治氛围。    

3. 最好的才值得等待

2017年,“德孝”文化进女所。通过讲座、视频、课堂化教学,她被“德孝”文化深深吸引,她主动找到我。她说她画了两幅画,想要在下次探访时送给父母,让民警帮着她看看,两幅画分别是:为母亲洗脚的《孝亲图》、《小羊跪乳》。她说现在看见父母都渐渐老了还在为自己奔波、操劳,她心如刀割,她觉得或许现在自己对他们最好的回报就是能彻底脱毒,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去告诉他们,请他二老放心。队上排练的舞台剧“跪羊图”,由她主演,也是她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她和同戒人员积极排练,演出当天,节目感动了台下的观众,许多戒毒人员都落下了泪水,她也流泪了,她说那是对父母愧疚的眼泪,是对父母感激的眼泪,是要重新来过的眼泪。

在民警的关爱下,家庭的支持下,她越来越积极自信。从小心灵手巧的她她主动担任了折纸班的班长,带领着十多名戒毒人员,开始了折纸班的学习,一张张皱纹纸在她的手中绽放成玫瑰、牡丹、郁金香、三角梅、红掌等各类漂亮的花;担任新学员组长,凭借较强的亲和力和自己的才情,深受学员的喜爱,起到了良好的榜样作用。

年前,她终于迎来了回家的日子,父母早早的赶来,带着新衣服新鞋子和满满的爱,她回家了。一个午后,我收到了微信的好友请求,是她。她给我发来了她的店铺照片,她说她重新开始了自己的“芦苇画”生意,生意还不错,光亲戚朋友就预定了好些,每天都在店里忙,妈妈除了帮自己做饭之外也来帮忙,日子过得平凡、平静却也幸福快乐。现在才发现这样的平凡才是最大的幸福,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父母身体健康,让她来尽一份孝道。自己更优秀强大,有机会来接过家的责任,为父母撑起一片天。

对参与了《微微说》课堂的解期戒毒人员,我们成立了出所人员心灵休息站,由课程负责民警进行后续回访,创建与她们的微信群和QQ群,让戒毒人员在休息站来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由民警在群里继续鼓励出所人员保持操守,为她们解疑答惑,时时为她们敲响警钟,提醒她们要做心理健康、思想阳光、心怀感恩的人,做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的三好女人。不仅要做所内教育更要进行回归后的康复教育。

【案例思考】

在新型毒品日益泛滥、涉毒年龄越来越小、女性吸毒人员日益增加的情况下,针对女性特点开展的教育矫治工作应该加强,而戒毒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在授课内容方面应该选择通俗易懂的,同时戒毒人员的整体素质不强,应采取讲故事、看视频等趣味性较强的教育模式开展教学,才能吸引更多的戒毒人员主动参与到课堂教育中来。

通过《微微说》这一系统的教育矫治实践,更多的戒毒人员学会了接受、应对、解压、调节、行动、珍惜、快乐等,为戒毒人员提供教育矫治大餐,更贴近戒毒人员心灵,参与活动的戒毒人员用笔记录下自己的心得、感悟,懂得了与人分享感受,敢于让人重新认识自己。“原来我是这样好”就象一个盏心灯,重新点亮了自信、自尊的火光,更激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她们在家属探访和亲情帮教时,也学会用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家庭关系得到进一步的修复。一些做母亲的戒毒人员,更是痛定思痛,为了孩子下定决心绝不再吸毒,孩子是自己最大的戒治动力。以心换心,以情动情,这样的教育矫治方式,潜移默化地滋养着情感,深受戒毒人员喜爱,既唤醒了戒毒人员的母性,又强化了戒毒人员的戒毒动机,这是“治本安全观”的最好诠释。

让参与过《微微说》这部分戒毒人员复吸率降低,达到我们教育矫治的最终目的,我们一直在努力。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