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戒毒人员杨某夜间突发脑梗致残瘫痪的处置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近年来,随着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硬件设施的逐渐完善,大力提倡依法文明管理,戒毒人民警察能力素质、管理水逐步提高,场所发生六防事故的几率越来越小。然而,随着禁毒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收治吸食新型毒品、老弱病残人员不断增加,戒毒人员成分越来越复杂,所内发生戒毒人员自伤自残、突发疾病致残、猝死的案例时有发生,给场所安全和正常管理秩序带来较大隐患,也给基层一线值班民警及医务人员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和安全责任。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戒毒人员发生因病致残、猝死的几率更大,因此引发病员家属索要巨额赔偿、缠访、闹访及非正常上访的行为时有发生,如处置不当不仅给场所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经济损失、甚至还会造成不良的社会舆论。2017年5月我所二大队戒毒人员杨某夜间突发大面积脑梗致残瘫痪,后经多方努力成功处置,现结合处置经历和工作实际,谈谈处置流程仅供大家参考。
【方案制定】
一、戒毒人员突发急、危心脑血管疾病的处置流程
(一)戒毒人员突发急、危心脑血管疾病处置过程中民警保持冷静,有序处置、快速上报。
(二)医务人员通过检测病员生命体征快速甄别病员病情采取相对应的院前急救措施,同时拨打协作医院急救电话简单介绍病员病情并要求做好抢救准备。
(三)危重病员及时转诊,转诊昏迷、颅脑外伤、心脑血管等危重病员时,民警应将车辆直接开到所内大院将病员转运至社会协作医院救治。
(四)戒毒人员离所就医联勤管理,采取边转运边汇报,特事特办、改变逐级汇报流程。值班民警向医生汇报,门岗值班民警应边放行边向督查班民警、警卫大队值班大队长汇报。基层大队值班大队长向值班所领导汇报,确保病员在最短的时间到达医院,赢得抢救时间,大队事后补办戒毒人员离所就医手续。
(五)警卫大队门岗要开辟绿色通道及时放行,如警力达不到比例要求,值班所领导要及时安排警力赶往医院增援。
(六)转诊医院:转诊危重病员医院定为当地医疗条件较好的社会协作医院。
(七)管带民警认真和接诊医生核对病员信息,务必把病员的名字、年龄等基本信息核实正确,随行医生向接诊医生介绍用药情况及院前急救采取了那些措施。
(八)通知家属,病员到达医院后,大队要及时通知病员家属来医院探视,和家属交流要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戒毒人员病情建议家属向接诊医生了解。
(九)办理社区戒毒,病员到达医院后,如果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管理科要立即协调公安机关为该员办理社区戒毒。
(十)全程录音录像,如忘带执法记录仪或电量不足,可用民警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进行拍摄(录像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引起医生的反感),重点拍摄病员在医院的抢救过程,要把病员、医务人员、民警和家属拍摄清楚,做好证据留存,另外,可在医院住院病房增设移动摄像头和所监控中心联动,防止病员脱管失控。
二、注意事项
(一)搬运昏迷病员时要选择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分泌物堵塞气道引起窒息。
(二)转运危重病员时,如有必要可安排1-2名(善后处置重要目击证人)考核评估已经批准的戒毒人员一起护送及护理,在搬运病员过程中要防止病员摔落、瞌伤。
(三)在转运过程中要注意交通安全、控制车速,防止交通事故发生。
【实施情况】
一、认真排查甄别病员,做好提前预测、预判和预防
入所体检、巡诊排查出的老、弱、病、残人员,一是要将排查出的心脑血管病员安排在下铺,戒毒人员发病从上铺掉下死亡,说不清楚是病死的还是摔死的,最后还得走尸检程序费时费力;二是要对患病戒毒人员及时救治,管理民警按医嘱监督病员按时按量服药并认真填写服药记录,对拒绝服药的要求病员签字确认;同时值班民警应重点观控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员,确保戒毒人员突发病重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
二、充分利用技防设施,加强对患病人员的管控,及时固定证据
戒毒人员突发疾病致残,视频监控资料是最客观最真实的证据,善后处置过程中视频监控资料对死者家属也最具有说服力,必须保证这部分戒毒人员所在寝室视频监控能正常运行,监控中心要定期检查维护设备,如储存回放等功能不能正常运行,要及时给大队通报,大队应及时对这部分病员进行调组,确保监控视频清晰完整,对戒毒人员突发急、危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的视频资料要刻盘保存。
三、充分发挥戒毒人员的作用,鼓励戒毒人员之间互帮互助、相互监督,协助民警管理
据研究,一个人同时监视两路视频图像10分钟后,监视人员对45%的图像异常不会做出任何反应,如果视频图像路数增加,效果更加复杂,通过人眼观控,时间越长越容易对眼部神经产生疲劳或者出现困倦。一名值班民警要看监控视频12小时,一般是16路画面,主动发现问题,单独依靠人眼辨别监控异常情况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合理调节值班警力的同时,还得充分发挥戒毒人员的作用,要挑选一些表现好、责任心强、家庭稳定的戒毒人员来担当包夹人员,对表现好的包夹人员要积极予以肯定和奖励,鼓励戒毒人员之间互帮互助、相互监督,协助民警管理。2017年5月18日凌晨1:10分二大队戒毒人员夏某张某发现同室的杨某打鼾的声音较以往大,呼叫拉扯杨某均无反应后立即向值班民警报告,经值班医生查看后,确认杨某病情危重建议马上转诊,我所立即启动急、危病员处置预案,落实戒毒人员离所就医联勤管理制度,开辟戒毒人员离所就医绿色通道,确保了病员及时到达协作医院,为杨某后续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后经贵医大二附院确诊为大面积脑梗导致杨某出现意识障碍、四肢瘫痪。杨某发病的第二天,管理科积极和公安机关协调为杨某办理了社区戒毒,通知家属来医院探视,家属通过查看监控视频,向其他戒毒人员询问杨某的发病救治过程确认杨某救治及时,为善后处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和戒毒人员的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值班民警的及时送医救治是分不开的。
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多部门协调联动,积极为病员解决实际困难
杨某经住院治疗一月后病情无明显好转,吐词不清、生活不能自理,医院也明确告知家属病员康复的几率很小,劝其接回家疗养,但家属拒不出院且不交住院费,以家庭困难为由多次到我所索赔巨额医疗费及生活费,甚至扬言要把病员抬到戒毒所来,与家属多次协商未果,后经核实杨某无儿无女,还有一个患有糖尿病的老母亲,主要靠杨某的妻子打零工维持生活,鉴于杨某家庭确实困难,我所积极和当地政府、民政、社保局协调,为杨某及母亲办理了大病医疗保险,给杨某的母亲办理了低保,民政局为杨某发放了5000元社会救助金。通过多方努力,家属最终同意接杨某回家疗养。
【案例思考】
对杨某突发疾病致残的成功处置,既保障了戒毒人员的身体健康,也维护了场所的安全稳定。同时,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随着收治多次戒毒人员、吸食新型毒品、体弱多病戒毒人员的增多,戒毒人员在所内发生自伤自残、突发疾病致残、猝死的案例将不可避免,同时戒毒人员及家属法制意识、维权意识普遍增强,由此带来的管理处置难度是坚巨的,如何在具体的管理处置过程中总结经验、提升处置能力是我们当前迫切的需求。
一、主动和地方政府协调获得支持,积极争取公安机关的理解和帮助
通过协议或者会议纪要的行政行为明确当地政府、送戒公安机关必须参与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人员因病死亡、因病致残的善后处置,特别是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病重住院变更为社区戒毒后家属不接人这种情况时有发生,给基层单位的警力、经济带来较大负担,因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所能协调的资源十分有限,处置这类案例往往力不从心,地方政府应当在处置这类案例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同时呼吁在制度的顶层设计上,要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的禁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层面共同依法处置。
二、场所医疗保障应走向社会化
应由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协调,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公益性的医疗机构设立特殊病房、向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所派驻医务人员,这样可大幅降低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改变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所小社会全而不精的局面。
三、善后处置法制化
任何情况下的戒毒人员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均应依法处置,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打击因戒毒人员死亡家属缠访、闹访及非正常上访的行为,让戒毒人员正常死亡及非正常死亡的善后处置走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