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照管帮助戒毒康复人员正确应对偶吸行为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帮助戒毒人员戒断毒瘾,保持操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核心和最终目标。戒毒人员在强戒场所内接受教育重新回归社会后,前三个月及后续重要节点、突发危机等情况下很容易再次接触毒品。如果偶然一次吸食毒品后能及时摆脱依赖,继续保持操守,即为偶吸。但多数戒毒人员偶吸之后,无法应对进而自暴自弃,重新走上复吸的道路。因此,正确引导戒毒康复人员应对偶吸,是帮助他们戒断毒瘾和保持操守的重要环节。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马某,男,34岁,已婚,初中文化,2017年3月因吸毒被公安机关送至广西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在所期间,马某参加了“十步脱瘾法”训练班,在训练班辅导员的带领下,学习毒品危害,树立戒毒信心。
解戒后,辅导员一直跟踪回访,与马某保持联系。为了弥补对家庭的亏欠,马某出所后跟着亲戚跑货车拉货,虽然工作需要经常跑夜路非常辛苦,但是收入有保障。想到能给家人带来更好地生活,就觉得很欣慰。马某坚持定期进行尿检,保持操守良好。
2021年上半年,马某的妻子生病住院做手术,大额医疗费用给其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同时,工作的辛劳,照顾幼女的茫然无措,父母的不理解等压力叠加,马某心烦意乱不能排解,便找到以前的毒友购买毒品,重新吸食。吸食后,马某很愧疚,觉得对不起躺在病床上的妻子和家里的孩子,感到非常的后悔。焦虑情绪使马某多日无法睡觉,无法正常工作、面对家人。马某想过用毒品来继续麻痹自己,但是他又不甘心,不愿放弃这么长时间以来的坚守,也不想再伤害家人。彷徨矛盾又走投无路的马某想到了辅导员,遂打电话坦白并求助。
二、方案制定与实施
通过马某的陈述,辅导员迅速反应,安抚马某焦虑情绪。同时结合马某偶吸的情况,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
(一)积极疏导化解偶吸危机
1.合理共情取得信任。辅导员在接听马某电话倾听马某诉说其遭遇时,采用了共情的方式,以同理心倾听,并运用“我明白你的感受”“我理解你的做法”等共情的语言,站在马某的角度去体会其感受,理解其思想和行为的逻辑,取得了马某的信任,这给下一步解决问题奠定了良好基础。
2.安抚情绪缓解焦虑。辅导员首先想办法使其放松下来,指导马某选择一处人少安静的地方,运用语言指引马某调节呼吸放松。通过调节呼吸放松法的吸气、抑制呼吸、呼气三个步骤连续做10遍,马某感觉到身体和精神有所放松;接着,辅导员给马某安排了小任务,在睡不着、烦躁压抑的情况下,做调节呼吸放松法训练,也可以到空旷地方用力呐喊的方式或通过运动法的方式,进行解压缓解焦虑,并做好记录,要求马某把结果和感受及时通过微信或电话反馈给辅导员,务必保持联系。
3.改变认识重塑信心。在接下来两天的沟通过程中,辅导员注意到马某把偶吸的错误认为是复吸,并将自己复吸的压力延伸,把家庭困难、父母辛劳、妻子生病,这些问题都归于自己的错。对此,辅导员采用认知归因法,通过梳理责任分配,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使马某明白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妻子的病也不是马某造成的,不要把所有问题归咎于自己,避免责任过度化。对于偶吸引发的系列衍生问题,辅导员进一步引导马某认清偶吸和复吸的区别。偶吸是指戒毒一段时间后偶尔的吸食,偶尔的吸食后能摆脱对毒品和药物的依赖,继续保持操守。复吸是指戒断一段时间后吸食毒品,之后不能摆脱对毒品和药物的依赖继续滥用。区别是偶吸能摆脱依赖,复吸不能摆脱依赖。面对压力,突发偶吸是可以理解,可以被原谅和接纳的行为。告知马某现在的情况属于偶吸行为,如果能够及时阻断,就不会进一步发展为复吸。通过对偶吸和复吸概念的解释,马某逐渐解开了心结,心里的内疚感也得到缓解。同时告诉马某,如果不能及时止损,必会重新陷入毒品的深渊,一定要用正确的方式处理危机。
经过辅导员及时有效疏导,马某能够正确看待自己此次的偶吸行为。在辅导员的心理支持下,马某学会以合理的方式应对危机,并成功走出此次吸毒的阴影,将注意点转移至现实生活。
(二)多方努力建立帮扶长效机制
1.支持性心理治疗恢复信心。妻子病倒,马某与父母关系较差,此时缺少家庭系统的支持,也是马某偶吸的原因之一。辅导员多次联系马某父母,讲清楚家庭系统支持对马某戒断毒瘾、保持操守的重要性。经过努力反复沟通,终于取得了马某父母的理解和支持,表示愿意分担马某妻子的医疗费,并帮忙照顾孙女。有了家人的支持,马某的心理焦虑和经济压力减轻不少。辅导员进一步运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法帮助马某提升戒断毒瘾的信心。支持性心理治疗是指通过暗示、指导、安慰、鼓励、疏导等一系列方法,加强精神活动的防御能力,进而恢复对环境的适应以及平衡内心的疗法。辅导员引导马某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给予自己“我能行”“我最棒”等积极的心理暗示。同时鼓励马某学会接纳和肯定自己,正确评价自身的价值和能量,肯定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以此来进一步激发马某的戒毒信心,促进其继续保持操守。
2.协调地方司法所共同帮扶。按照戒毒所与地方司法所关于共同做好戒毒康复人员后续照管工作的协议,辅导员同时联系当地司法所,并通过司法所协调地方政府,落实政策为马某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根据马某的实际情况,当地政府为马某介绍了一份家政工作,工作时间比较灵活,便于马某工作之余能够照顾妻子,减轻了马某的经济压力。同时,当地司法所工作人员两次上门看望慰问马某及其家庭,给其父母做思想工作,并及时与辅导员沟通情况,共同开展帮扶工作。
3.持续跟踪回访巩固效果。在开展后续照管工作中,辅导员采用电话、微信和实地回访相结合的方式,持续为马某提供支持帮助。对每一次电话、微信回访都作了详细记录,包括回访的次数、时长、沟通内容、对象的情绪变化、存在的问题等等,分析马某每一个阶段的变化,及时总结跟进。同时,2021年8月对马某进行实地回访。辅导员了解到马某妻子手术很成功,因工作积极肯干,马某被家政公司提拔为副经理,收入也有所提高。马某对辅导员表示感谢,对戒断毒瘾、保持操守充满信心。
【案例思考】
一、提高回访有效率。辅导员和后续照管小组对戒毒康复人员按时开展回访,主动发现问题。根据后续照管工作相关规定和要求,对戒毒康复人员进行电话、微信回访的次数为解戒后前六个月是两个月一次;六个月以上是三个月一次;满一年以上是半年一次。电话、微信回访的频率和次数过低,不能及时发现戒毒康复人员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不利于感情培养和沟通。
二、及时总结偶吸案例。善于总结各类偶吸案例,收集归档,借助参考,有利工作提升。辅导员和后续照管工作人员,应加强沟通合作,讨论和分享典型偶吸案例的方案、实施、效果,并收集成功典型偶吸类案例统一归档,做好详细记录,便于今后出现类似偶吸案例借助参考,有利于提升后续照管工作水平和效果。
三、加强所内引导。在戒毒所课堂化教学、个别谈话、特色教育实施过程中,引导戒毒人员正确认识偶吸和复吸,学会有效的压力疏导方法,正确应对生活压力,并结合实例练习,效果良好。同时,完善所内热线求助制度,加大对在所戒毒人员的求助热线宣传工作。当戒毒康复人员在遇到自身无法应对的压力时,能够获得有效途经倾诉压力。
四、深化共建合作。制定计划每年组织戒毒所辅导员到共建地给戒毒康复人员进行拒毒技巧和应对偶吸的课堂化教育和宣传,提升和巩固他们的戒毒知识,从而提高解戒戒毒人员戒断毒瘾的信心,继续保持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