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戒毒人员向某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向某,女,因受贩毒男友的影响走上吸食毒品的道路。曾被强制隔离戒毒,回归社会后结婚生子,但好景不长,因夫妻感情不合,其想要用毒品麻醉自己逃避现实,后再次因吸食毒品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入所后,本身便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向某情绪更加低落,因环境的不适应以及性格孤僻、敏感、多疑等特性,向某常常一个人在房间里面发呆,睡眠质量也比较差,经常半夜梦到与丈夫吵架的场景,然后被惊醒,惊醒之后便睁眼到天明。
向某行为表现呈现矛盾化,大多时间不愿与他人进行交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有时却因小事乱发脾气,数次与其他戒毒人员发生言语冲突,甚至上升到肢体冲突;缺乏戒治信心,浑身散发着浓郁的负能量,房间里面的其他戒毒人员都觉得其行为怪异,不愿意与其同房间。
二、方案制定与实施
考虑到向某家庭情况复杂,戒毒意志力不坚定,决心不足等问题,对其经过综合分析后大队制定了如下教育戒治方案,并在实施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对方案不断进行调整。
(一)以生活关怀为切入点,架起沟通桥梁
针对其心理症结,大队民警经常找向某谈心,对其进行开导,帮助其正确认识现实,安排其多次参加志愿者成功戒毒的现身说法,希望她能明白世上美好的东西还很多,值得追求的还很多,引导其重塑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是在生活中对其关心照顾,使其体会到集体的温暖。由于是外省人员,且与娘家亲人很少联系,与丈夫的矛盾也还未和解,向某入所以来家里人从没有探访过,汇款也很少,生活日用品紧张。民警发现后,定期向其发放卫生纸、香皂、牙刷等生活日用品,各种节日时予以慰问帮扶,使其在困难无助的时候,感受民警就像亲人一样关心自己。
在日常谈话中,民警经常询问向某健康状况,并安排同班组戒毒人员多在生活、学习中给予关怀和帮助,让向某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言行,体会到了互帮互助和集体的温暖,逐渐放下心中的防备,接纳了民警和同戒,至此打开沟通的桥梁。
(二)充分运用亲情感召,激发戒治积极性
在谈话中民警了解到向某因吸毒,自觉被丈夫嫌弃,害怕家人对自己失望,也担心自己给女儿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把自己封闭起来,但其内心十分渴望亲情。针对这种情况,民警围绕向某的家庭现状,对向某开展情感教育、感恩教育,让其认识到自己作为母亲和子女的责任。民警还积极帮助向某联系家人,争取家人对其的原谅。在民警的帮助下,向某与在贵州的姐姐取得了联系,向某的父母和弟弟表示愿意再次接纳她;同时向某也在视频探访中与丈夫解开了误会,恢复了联系,而后每周通过书信了解女儿的学习和成长情况。
经过教育,向某认识到亲情的珍贵,决心以后好好弥补对父母和丈夫、女儿的亏欠,让家人看到自己的转变。从此向某端正了戒治态度,努力完成戒治任务,进一步激发戒治的积极性。
(三)以探寻自我价值为动力,重拾生活希望
向某小学辍学,在社会打零工,觉得自己“碌碌无为”,什么也干不好,她很担心自己离开戒毒所后无所适从、拖累家庭,很快又走上老路。针对这个情况,民警经常安排向某参加所里开展的各项活动,如参加队列、广播操、健身操比赛,通过努力,大队获得非常好的名次,让她认识到自己通过努力,也为集体争得荣誉。
大队还安排向某参加面点师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学习,向某用自己的双手做出好看又美味的点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说期待未来有一天能让女儿吃上自己做的点心。
大队还注重充分发挥向某的个人特长,向某虽然学历不高,但却心灵手巧,在每月的黑板报评比中运用自己出色的绘画才能为大队争光,也为自己获得奖分。通过参加活动,向某发现自己不是“一无是处”,也有优点、才干,找回了自信,重拾对生活的希望。
三、戒治成效
“我现在感到身心愉悦,整个人很放松,长期的失眠症状以及烦躁、郁闷的情绪已经完全没有了,也能够主动与别人交流。”
“自从知道我吸毒以后,我爸妈嘴上说这如果我再吸毒就不认我了,但其实一直也没放弃我,我还觉得他们古板,不懂时尚,现在想想自己真的很不孝,这么多年了也没回去看看他们。这次出去我一定要回家多陪陪爸妈,尽尽孝心。”
“以前觉得自己不可能戒掉,对这些课程都不上心,对警官的话也都左耳进右耳出,现在认真学习了,确实对自己很有帮助,后悔没有早点配合戒毒。”
在民警的帮助下,向某逐步走出了悲观绝望、自我封闭的情绪低谷,解开了心结,正视了自我的问题,能够积极面对戒治生活;得到了家人的原谅,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找到了自我价值,收获了精神上的愉悦,为后续的戒治生活打开了良好的局面。
【案例思考】
(一)在教育戒治中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引导戒毒人员有意识改变错误认知的想法,从细节入手,对症下药。戒毒人员在矫治中会由于个人、亲属意外事件的刺激或其它偶然性外因的刺激而产生危险动机或抗戒行为,但此时也往往孕育着重大转机,这就要求民警要善于把握时机,及时进行个别谈话疏导,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在教育戒治中要充分利用亲情鼓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主动出击,真诚帮助她们,才能使她们打开心灵之窗,学会感恩,重塑信任。“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要做好教育戒治工作,必须与戒毒人员搭起一座沟通信任的桥梁。只有取得戒毒人员的信任,戒毒人员才会接纳我们的教育,教育才能在一种融洽的范围内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在教育戒治中要发现、发挥人之所长,善于捕捉戒毒人员自身的“闪光点”,给她们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尽其所能,才能起到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的效果。反过来,民警绝不能因为戒毒人员某一方面有严重缺陷,就轻易放弃她们,只要做一个教育转化工作的有心人,善于挖潜戒毒人员某一方面的“闪光点”,找准教育转化的切入点,才能正确把脉、有的放矢、点亮心灯,取得教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