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多病戒毒人员郭某综合教育矫治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郭某,男,1965年出生,文盲,离异多年、无人关照。于1990年起吸食海洛因,曾因盗窃罪服刑,此次为第四次强戒,于2019年5月入所。
作为一名多次强戒人员,郭某在刚入所时态度极其不端正,不愿意也未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心存逆反心理,认为“那么多人吸毒都没抓却偏偏抓我”,从主观上对戒治生活进行抵触,加之无人关照、缺乏亲情帮扶,于是整天抱着消极的心态“得过且过”混日子。下队后消极怠工,行为养成不规范,倚老卖老,戒治积极性极低。同时其健康状况差,入所体检时查出患有高血压、脑梗等疾病。
【案例基本情况】
在对郭某过往史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总结出其之所以走上违法吸毒和复吸之路,深层次的原因是猎奇心理作祟及自制力不强,由尝“第一口” 逐渐发展到后来“不可收拾”。他对毒品的情感由恐惧、无奈,发展到放任追逐的境地。在对毒品强烈的心理依赖和心理渴求下,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极度偏移,心理严重扭曲,导致行为规范失准。
具体表现为一是伦理观缺失,无家庭责任感,为筹集毒资绞尽脑汁,多次欺骗亲朋好友;二是理想观异位,无自我意志,相信“命中注定”,自我沉沦;三是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泛滥,“吃光用光,身体健康”;四是道德标准失范导致行为失范,善恶不分,美丑不辨。
针对郭某的情况,大队协同联系戒毒医疗中心、教育矫正中心、心理矫治中心,联席研判作出矫治方案:
一、人性关怀,真情感化,亲情帮扶
“如果说戒毒人员是一块冰,我们就用自己的体温去把他融化;如果说戒毒人员是一颗顽石,我们就用自己的辛劳去把他打磨。”在教育矫治戒毒人员的过程中,大队民警本着以人为本理念,切身贴心去关心他,用真情去感化他。
一天夜里,郭某发高烧近39度,刚开始时,他还没怎么在意,只是觉得头有些晕,身子有点热。在大队民警夜间巡查发现其病情后,给其服用了退烧药,之后多次关注其病况,发现三个小时后其高烧仍然未退,当班民警便搀扶他到戒毒医疗中心去打退烧针,病情才得以控制。他非常感动,近乎沉睡的良知慢慢苏醒。再后来,通过大队多次组织帮扶慰问贫困戒毒人员等活动,他愈加信任依赖民警。
郭某作为三无人员,亲情帮扶处于缺位状态,为帮助其积极戒治,重归社会,大队长主动与当地公安机关联系,找到其哥哥的电话,积极沟通传达了其在所的表现,希望能得到亲情的鼓励和帮扶。郭某的哥哥在大队长的劝解下,与郭某进行了电话联系,并承诺其解除回家后帮助其理顺生活。久未感受过亲情温暖的郭某受到了极大的安慰和鼓舞,对生活重新燃起信心,更坚定了积极戒治的信念。
二、用传统文化教育矫治其思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矫治文化进入场所,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它对于抑制教育矫治对象重新违法复吸颇有成效。针对郭某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特点,大队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来教育矫治他的思想。
在这个过程中,大队用《中庸》的和谐之道,《道德经》里的“天道有常”、“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等观点,鼓励郭某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看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消除不良心理痼瘴;用《易道》里的“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价值理念,来帮助郭某树立自强不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弟子规》、《孝经》、《礼记》等经典教材来纠正郭某行为规范失准的问题。
三、运用“精神戒毒”开展心理咨询
在大队与心理矫治中心的协同联动下,多位心理咨询师对郭某提供了专业心理辅导,动态跟踪消除其心理问题。
一是通过课堂教育,初步介绍心理学基础,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和意义,教育郭某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节,努力克服在戒毒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行为和心理障碍。
二是利用团体心理辅导,针对郭某比正常人心理敏感度高,情绪波动大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淡化、平衡、疏导、宣泄、情景参与等方法适时对其进行干预。通过提高情绪控制能力方面的“情绪ABC”,提高其自信心和对他人信任能力方面的“信任盲行”,改变价值观方面的“价值观拍卖”等。
三是对郭某进行心理脱瘾训练。通过观看《毒品的危害》视频,将毒品的种类、吸毒后对大脑机能的损坏及对家庭的危害重现在他的面前。引导其静坐自省。让他潜意识主观上对吸毒有了正确的认知,潜移默化无形之中掌握了摆脱对毒品心理依赖所需要的各种心理技巧。
通过对郭某“先回原、再塑造、后巩固”的综合矫治,其心理测试和矫治效果评估基本能达到正常,行为养成愈加规范,戒指积极性较高,戒治表现良好。
【案例思考】
针对郭某具有的吸毒者共性以及“不认错、不悔过、不服抓、不服管”的个性特点,大队一方面安排其参加所里统一进行的常规教育和戒治流程学习,一方面对他采取重点关注、心理咨询、个别矫治。通过“三步走”取得明显实效。
首先,使用盐酸纳曲酮作为预防复发辅助药物,对其进行脱毒后的巩固治疗。使用前积极与他交流沟通,让他了解纳曲酮防复发治疗的原理和注意事项,并劝导他认清形势,权衡利弊,树立戒毒才是唯一出路的思想,敦促其密切配合治疗,维持操守。
其次,针对郭某反社会性、情绪调节能力差、易冲动易受挫折、缺乏有效防御机制、即刻满足心理等特点,大队与心理矫治中心联席研判,在如何完善其个性,加强其人格修养上下功夫,通过认知和行为治疗技术改变他的不良认知,矫正其不良行为,循序渐进重塑其健康人格。
最后,对郭某施行“攻心塑魂”策略,主要从自我认识、压力转移、人际关系改善等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使其逐渐缓解心理压力。同时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取代毒品亚文化对他思想的禁锢和统治,通过“炼心塑魂”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