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回避型人格的戒毒人员韦某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

回避型人格的戒毒人员韦某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韦某,20岁,初中肄业,家中长子,14岁开始吸食海洛因。入所后一直表现内向,与人沟通较少,大队的教学、训练活动参与度低。韦某对自己没信心,与人交往容易自卑,自尊心强,敏感多疑,封闭自己。一次与父亲通电话后,韦某心情抑郁,人际关系、情绪及睡眠问题突出,不参加集体活动,常一人呆坐,已严重影响在所戒治活动。在警察的鼓励下,韦某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案例基本情况】

一、全面掌握韦某基本情况

咨询师首先向韦某同村的戒毒人员了解韦某的成长经历。韦某年幼时其父染上毒瘾,对韦某经常打骂,其母忙于生计对韦某疏于照料,使得韦某时常一人独处。韦某14岁时被父亲的毒友教唆吸毒,此后韦某更加内向自卑,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学习难以继续以致放弃学业。

咨询师对韦某进行摄入性谈话,以关心韦某身体状况为切入点,询问最近睡眠、饮食情况拉近距离。在征得韦某同意后,咨询师以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进行施测,结果显示社交回避得分13分,社交苦恼焦虑得分11分,总得分24分,量表显示韦某存在主观上的苦恼及行为上的回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伤害;二是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选择回避;三是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言,怕别人笑话;四是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五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和危险。综合韦某的表现,其倾向于回避型人格。

回避型人格以社交抑制、夸大困难、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采取回避态度、对别人的评价过分敏感、不善于人际交往为主要特征,这类特征在戒毒人员中多少都有体现,尤其是自卑心理、敏感多疑、人际交往困难等。针对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戒治措施,通常以心理咨询提高自信,消除自卑为主,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在个体咨询的基础上,创设团体情景,利用团体动力学理念,以团体的能量影响个体的行为,定期完成社交任务,提升交往能力。

二、制定综合戒治方案

韦某主动寻求咨询师的帮助,说明他有改变现状的意愿。20岁的韦某,对生活还有期待,内心也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可,同时学习能力、接受能力都比较强,只是不知如何改变自己。

心理咨询师针对韦某的特点,确立心理咨询、抗复吸“十步脱瘾法”训练、亲情修复的循序渐进三步走综合性教育戒治方案。

心理咨询的目的是帮助韦某克服焦虑情绪,缓解失眠症状,建立自信,走出封闭自我的状态。

抗复吸“十步脱瘾法”训练可以帮助韦某认识毒品危害,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克服回避型人格造成的各种障碍,增强自信从而走出心理困境。

亲情修复有助于韦某缓解家庭关系,搭建亲情互助桥梁,获得家人的支持,勇敢面对戒毒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三、教育戒治实施过程

(一)心理咨询

咨询持续四周,每周一次,每次约40-50分钟。

1.第一周,建立咨询关系

咨询初期,以建立和谐、信任的咨询关系为主要目的。咨询师运用来访者中心疗法,该疗法认为人具有自我实现和成长的能力,有很大的潜能理解自己的问题,相信来访者有自我治愈的能力。咨询开始,咨询师以一杯改善睡眠的雪菊茶拉进与韦某的距离,韦某神态明显放松,咨询师引导韦某表达并逐渐进入正题。韦某对咨询师建立初步信任关系。韦某主要讲述他的成长经历,倾诉父亲吸毒以及自己吸毒的悲惨教训。咨询师引导他把自己失眠时忧虑的事情说出来,对已经发生过的事不要过度纠结,勇敢接受。此次咨询,韦某对咨询师的信任更进一步,咨询结束后两天通过询问韦某所在大队,发现韦某在团体社交中的回避表现没有明显改善。

2.第二周,改变封闭状态

为了让韦某迈出自己的封闭圈子,学会沟通与接纳,咨询师安排他参加主题团体辅导——“七巧团队”。所有成员分成7个小组,每组2人。1-6组按顺序围坐成一个圆圈,安排韦某作为第7组成员,坐在圆圈的中央。每个小组将会得到一个文件袋,里面有任务书,图形,5块七巧板,任务书不能够交换,其他东西可以传递和交换。所有的材料传递必须要经过第7组传递给其他小组。小组每完成任务书上的一个任务需举手向教练示意以确认得分,游戏时间20分钟。在这个活动中,第7组实际担当的是领导者的角色,隐藏任务是1-6组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各自为政,最后综合整个团队的得分考评获胜与否,而不是单独考量每一小组的得分。

韦某作为第7组领导组的成员,很快就明白了这个游戏的真正用意,但是他没有下一步的号召或者解释,只是完成传递物品的工作,而韦某的队友在最后站出来向大家解释:我们是一个团体,团体完成任务才是得分最高的。而此时临近结束时间,最后大家还是没有完成团体任务。

在团辅的分享环节中,1-6组的成员都觉得自己不知道游戏隐藏任务,抱怨7组不提前告知,此时韦某情绪失落低头沉默。咨询师引导成员换位思考:如果你在第7组,真的会第一时间告知大家游戏隐藏任务吗?咨询师向大家解释:在以往的活动中,第七组十有八九是错过告知时间的。陌生的团体环境,对自己的怀疑,不确定是否有号召力等等,都会让第七组犹豫,这是正常表现。1-6组成员表示认同,如果自己在第七组,也可能不会站起来告诉大家隐藏任务。此时咨询师询问韦某的感受,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韦某感觉自己很遗憾,开始就明白了游戏规则,但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向大家解释清楚,也不知道别人会不会相信自己。咨询师给韦某一次向大家解释清楚真正的规则的机会,韦某站起来,其他参与者给予掌声鼓励。团辅结束后,韦某表示自己收获很大,感觉像打开了新的大门,明白自己也很重要,需要多跟周围的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感受。团辅结束后,咨询师给韦某布置作业,让他每天完成一件与人合作的工作,并简单记录。团辅结束几天,韦某所在大队反馈其封闭状态有所改变,不再一味回避集体活动。

3.第三周,正确看待评价

本次咨询要巩固韦某不退缩的意识,正确认识他人评价,对抗严重的自卑感。以上周的“七巧团队”引入,咨询师与韦某一起探讨正确的思维方式。错误的思维容易使人看待问题片面、消极,对别人的评价的行为往往只盯住消极面,忽视积极面。咨询师运用认知行为ABC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咨询师引导韦某学会反驳自己的错误思维,如以前的戒毒一点作用也没有,我觉得自己没有希望;过去吸毒的经历决定了我现在的生活,而且是永远无法改变的;别人都看不起我,我再也没办法融入他们了等等。韦某表示能够理解反驳错误思维的方法,自己会尝试将这个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咨询师布置家庭作业,记录下自己能够意识到的错误思维,及反驳的方式。

4.第四周,巩固咨询效果

此次咨询,韦某表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从来没有人以咨询师的方式去了解、鼓励自己,感觉收获很大,现在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一对一的咨询无法创设团体环境,且人格的修复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咨询师肯定韦某为改变自己做出的努力,并鼓励他参加所内抗复吸“十步脱瘾法”训练班,在团体环境中学习毒品危害,重塑健康的人格状态。

(二)抗复吸训练

抗复吸“十步脱瘾法”训练班,心理咨询师作为任课老师,在90个课时、8-12名戒毒人员的团体小组中,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方法,帮助戒毒人员正确认识毒品危害、完善人格个性、改变生活方式,从而达到远离毒品、回归社会的目的。

课程分十个步骤:认识毒品、毒害识别;改变现状、立志戒毒;列出清单、个性修复;忏悔道歉、伤害补偿;制定计划、改变生活;提高警觉、感知毒瘾;解戒后巧妙回避、避免高危情形;果断避开、拒绝毒品;后续照管、团体互助。

咨询师安排韦某作为辅导员的小助手,协助准备教学材料,同时在课堂上对韦某的表现和反应多加关注,鼓励韦某发表看法,提升韦某的课堂参与度,韦某逐渐融入到课堂环境中。在“忏悔道歉、伤害补偿”的课程中,韦某主动谈到父亲吸毒对自己的影响,其他戒毒人员纷纷表示理解,也鼓励韦某勇敢对面父亲,与父亲共同防毒拒毒。在“一封家书”活动中,咨询师安排韦某给父亲一封信,信中有对父亲的抱怨,也有他自己吸毒以后的悔恨。韦某在训练班收获了知识,也得到了来自其他戒毒人员的认可和鼓励,状态愈发积极阳光。

(三)亲情帮扶

1.亲情电话。鼓励韦某拨打亲情电话,主动关心家人情况。 

2.电话沟通。咨询师主动联系韦某的母亲,告知她韦某现在的改变,获得母亲的信任。

3.适时家访。咨询师到韦某家中开展家访活动。将韦某的家书带给韦某父亲,并向韦某的家人展示韦某在所参加篮球活动的视频。韦某的家人很是欣慰,承诺要来所接见韦某。

4.主动接见。韦某的父母、姑姑来所接见,其父主动向韦某承认错误,他希望韦某解戒以后能监督他,父子二人相互提醒,共同抗毒。咨询师与韦某的父母和姑姑交谈,告诉他们遇事多与韦某沟通,听听韦某的想法,少些武断和强势,给韦某改变的空间。

四、实施效果

自我评价:睡眠和精神状态改善了很多,人多的场合也不觉得害怕,跟家人的关系变好了,戒毒也更加有信心。

同戒评价:比以前活泼多了,也跟别人聊天,不再独来独往了。

警察评价:所内戒治活动的参与度提高,并且在活动中的存在感和自信心都明显增强。

亲属评价:比以前懂事、好沟通了,遇到问题也可以交流了,跟家人的关系亲近了不少。

回访调查:韦某解戒后,在县城做建筑工作,生活状况良好。

【案例思考】

一、寻求团体动力,获取心理能量

回避型人格的完善只用一对一的咨询难以达到目的,需要在团体活动里获取改变自己的能量。本案例中,韦某年纪轻、接受能力强,对游戏有兴趣。咨询过程引入团体辅导,也是基于咨询目标及韦某自身情况的综合考量。但“七巧团队”活动仅引导韦某迈出封闭圈子,没有持续多次进行,从而发挥帮助韦某树立自信的作用,这也是本案例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二、以家庭为单位,筑牢心理防线

强戒所面对的往往不是单独的个体,需要教育戒治的很多时候是一个家庭,如本案例中,韦某和其父均为吸毒人员,针对这部分戒毒人员的综合教育显得尤其重要。重要家庭成员之间影响力大,一个人的思想、行为直接影响另一个人的选择。对韦某的综合戒治,以他自身的认识为切入点,以他与父亲的关系为关键点,父子二人共同进步,从而提高整个家庭的防毒拒毒能力。

三、中期长期课程,塑造完善人格

抗复吸“十步脱瘾法”训练班,90个课时能够深入探讨有关毒品、人格、生活习惯、家庭关系等问题,对戒毒人员影响深刻,在戒毒人员中好评度高。但也存在开班时间固定,人数限制参加比例低等局限。将时间灵活的心理咨询与训练课程相结合,或将课程内容提取推广,进而提升综合教育戒治质量,是需要思考的课题。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