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助人自助形式引导照管人员刘某保持戒断操守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经过近2年的强制隔离戒毒回归社会后,如果有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大部分人都有抵制毒品诱惑的意愿,努力保持戒断操守。但是如果回到社会后,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备,整天无所事事,生活浑浑噩噩,连自己都不知道每天想做什么、能干什么,精神空虚到缺乏一个好好生活不再吸毒的理由信念,那么一旦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别人教唆,往往及易陷入复吸怪圈。相反,如果能帮助寻找到自我内心积极向上的戒治动力,寻找到一个支撑好好工作生活的理由,那么保持戒断操守就一定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案例基本情况】
(一)照管对象基本情况
照管对象刘某,女,23岁,徐州邳州人,后续照管对象,父母均是国家高级语文、音乐教师,受家庭环境影响熏陶,自小不仅天资聪颖成绩优异,而且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和掌上明珠。高中时经常代表学校参加电视台主办的各类主题活动,在学校和地方有着不小名气,父母对其也充满了更多期待。俗话说“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排之”。刘某的出类拔萃遭到一些同学、家长的嫉妒,时常受到冷讽热嘲打击报复,刘某几次回到家里欲向父母倾诉遭受的委屈,但忙于教学的父母确忽略了对正值青春期刘某的心理疏导和关注,孤独郁闷无处宣泄加上追求时尚和刺激,高考前夕一次聚会在他人唆使下开始吸毒,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得知刘某因吸毒被治安处罚后,感觉如遭晴天霹雳颜面尽失的母亲没有选择正面疏导,而是反应过激,大吵大闹,天天尾随刘某,给刘某精神很大压力。后来刘某索性破罐子破摔,和父母唱起对台戏。不久未满18岁的刘某因再次吸毒被决定强制隔离戒毒。
(二)方案制定
一天上午,徐州后续照管指导站电话骤然响起,民警刚接电话,里边就传来急促呼救声:“你们快来救我,我被我妈关起来了,我是照管对象刘某……”,话还没有说完就挂断了。根据后续照管智慧大平台检索,民警迅即查清了刘某基本情况,并与女子戒毒所进行信息对接,得知刘某虽然年轻,在戒毒所戒治表现确非常突出,性格活泼开朗,喜欢助人为乐,集体卫生、环境卫生抢着干,也富有爱心同情心,业余时间教大家唱歌跳舞,民警同戒都非常喜欢她。刘某还经常在所内报纸、内部杂志上发表文章,表达对毒品深恶痛绝之情,有着强烈的戒治欲望,因表现较好被提前2个月解除强制隔离戒毒。
了解到刘某在戒毒所的戒治情况后,指导站民警和司法局人员一同来到刘某家,但敲门不开,电话不接。带着疑惑一行人又专程来到后续照管服务站、街道了解情况。原来刘某解戒回家后,母亲怕她重蹈覆辙,便辞了工作天天在家看着她,白天黑夜把她锁在家中哪也不让去,就这样被关了近一个月。受不了约束的刘某终于情绪爆发,天天和母亲大吵大闹,谁也劝不了。得知情况后,民警和工作人员意识到,刘某母亲思想、心理已经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不能及时疏导解开心结,长此以往刘某和其母亲精神都会崩溃,一个家庭随时会陷入灾难。把握内情了解外情后,指导站制定了综合施策方案。
(三)方案实施
1.更换环境,转变注意力,改善家庭支持系统。经过多次努力,刘某母亲终于同意和指导站民警面谈。交谈中,民警首先非常理解和同意她的做法,也表示对她辞去工作天天看护做法对防复吸确有一定效果,更是一种伟大母爱。一直饱受精神折磨的刘某母亲听到支持和理解声音后,内心伤感得到释放,心中委屈得到宣泄,止不住泪流满面,失声痛哭。等情绪稳定下来后,民警耐心介绍刘某在戒毒所表现、各种抗复吸技能和家庭支持系统的重要性,并通过大禹治水故事让其改变将刘某彻底禁锢的观念。刘某母亲表示,自己内心也知道把女儿天天锁在家里不是个办法,但是只要一眼看不到女儿,心里就会往坏的地方想,实在没有办法。民警提出让刘某到徐州市司法局做一名戒毒社工,一来可以离开原来的生活环境,避免粉友骚扰,二来白天上班有后续照管服务站工作人员看管,三来晚上回家母亲可以继续跟管。经过认真考虑后刘某母亲同意这样安排。刘某得知自己有了工作而且不用被关在家中后欢呼雀跃。民警对刘某约法三章:要签订劳动合同;要遵守工作纪律;要尊重同事母亲,刘某愉快的答应了。
2.助人自助,激发前进力,丰富个人精神生活。结合刘某性格、能力和特长,民警给刘某安排工作偏向新闻宣传、电话回访和跟踪面访,这样既能发挥刘某优势,又能在帮助别人同时警醒自己。一是在工作时间安排上,既让她每天有事做感到充实、有意义,又不能让她感觉太累,产生无聊、没意思等负面情绪。二是在工作内容安排上,让她参加对其他后续照管对象电话回访,重点照管人员上门面访。在禁毒宣传进学校、进单位、进军营时,积极鼓励刘某上台作报告,用自己亲身经历教育大家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获得很好社会效果,每做一次报告,刘某自己也经受一次教育和精神洗礼。三是在业余生活安排上,让一名与她年龄相仿的优秀女戒毒社工耿某慢慢和她交朋友,在工作上帮助他,生活上关心她,遇到心情不好的时候开导她。她们还共同申请了廉租房,刘某母女和耿某三人合租,在减少生活开支的同时,又让刘某有了无话不谈的好闺蜜,丰富了业余时间精神生活。四是在朋友交往上,通过耿某介绍自己的同学朋友给刘某认识,她们一起逛街、一起看电影、一起参加健身、一起传递正能量。因为刘某扎实的舞蹈基本功,还被健身会所聘为舞蹈教练,有了双份工作极大丰富了刘某业余生活。每天沉浸在帮助别人忙碌的工作中,也激发了刘某的社会责任感,换发出了青春活力,与母亲的关系也得到改善。
3.感悟人生,升华内聚力,寻求人生价值体现。受父亲的影响,刘某一直有一个文学梦,在戒毒所时经常发表文章。以这个特长为切入点,指导站民警让她加强学习,注重提炼,重拾写作兴趣,通过写作作品来净化灵魂,提升境界,树立长久目标。在大家鼓励下,刘某放弃了工作之余的休闲娱乐,拿起笔开始写小说、散文并四处投稿,几个月过去了,虽偶有几篇文章发表,但大部分都石沉大海没有音讯。刘某开始怀疑自己的写作能力,积极性受到重创,整天闷闷不乐,工作也没了以往精神。看到这种情况,民警与刘某一起分析讨论,一致认为虽然刘某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和素养,但没有经过持续和更高层次更高学历的学习,不能起点太高,目前可以将写作方向着眼于自己熟悉的人生经历和工作,着眼于自己对于毒品危害和戒毒生活的感受,投稿的方向也可以先从内部杂志和刊物开始。在民警和父母鼓励下,刘某静下心来从简单的信息写起,边写边学习,写作水平迅即提高,涉及禁毒戒毒题材作品频频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刘某越写越自信,越写名气越大,生活圈子里逐渐多了很多编辑、文学爱好者、作家等,自己也成为自由撰稿人。一个崭新的人生画卷慢慢展开,通过写作刘某和编辑部的一名编辑相识相恋。结婚当天,刘某和母亲专程到指导站邀请民警参加婚礼,她说,“这里是我今生永远也忘不了重新开始新生的地方”。
【案例思考】
吸毒人员大多重物质享受,缺精神追求,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间,每天有目标有任务生活规律,情绪波动时也有民警开导疏导,心理上对毒品渴求度很低,甚至对自己吸毒非常后悔,有着强烈戒治欲望。然而回到社会后,如果缺乏生活目标和强大精神追求,面临无孔不入的诱惑,就很难长时间保持戒断操守。通过本文案例,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戒断操守保持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这是一个必须前提。戒毒人员回到社会后,如果想长期保持戒断操守,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事情。戒毒人员个体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家庭支持系统不好,夫妻不和,亲人众叛亲离;有的生活条件困难,缺乏就业能力;有的社会矛盾重重,各种纠纷、官司缠身。对于以上情况,需要有一个职能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主动配合,才能真正改变和帮助这个特殊人群。在这个前提目前不能实现情况下,有司法行政系统担起的对解戒人员实施后续照管工作无疑是一项非常好的政策,对提高操守保持率有积极作用。
(二)戒断操守保持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激发个人内心主观动力,这是一个基本条件。抗日名将张学良戒毒成功,因为他有强烈的爱国精神,要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民族英雄霍元甲戒毒成功因为他坚决不做“东亚病夫”;近期新闻报道,国外一名吸毒者因为迷恋上中国玄幻小说,而把毒瘾戒掉。由此可见,要想长期保持戒断操守,必须要激发戒毒者自身戒断动力,树立人生目标,无论是为了妻子、孩子、父母,还是为了生活、目标、追求,只有内心有了牵挂和追求,就有了不沾毒品的理由和动力,才能积极主动远离毒品。
(三)戒断操守保持是一个灵魂工程,需要找到个人价值感,这是一个最高境界。为自己活着是小我,是独乐,而为他人,是众乐,是极乐。最让人快乐的,就是发现自己的生命有价值,被需要。同样道理,如果一名吸毒者找到了自己人生追求、目标,或者有自己喜欢做很想做的事情并乐在其中,在其中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那么他会千方百计远离毒品,主动寻求抵制毒品方法,主动寻求帮助,这是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