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顽危犯蒋某某教育转化案例

顽危犯蒋某某教育转化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罪犯基本情况】

蒋某某,男,36岁,安徽省岳西县人,未婚,初中文化。因盗窃罪、收购赃物罪,被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现在庐江监狱服刑改造。入监以来因刑期长导致思想压力大、缺乏改造动力,多次违规违纪,服刑改造意识淡薄,人格存在一定扭曲。对民警的教育管理有抵触情绪,不善沟通交流,人际关系紧张。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一、成长经历

蒋某某自幼在农村长大,家中经济条件差,兄弟姐妹多,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父母为生活所困,对子女疏于管教,蒋某学习成绩差,15岁就辍学务工,又无一技之长,行为散漫,不愿回家,常居无定所。

二、现实改造

蒋某某日常行为规范差,对监狱的严格管理十分不满,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加上近年来新冠疫情期间的封闭式管理,庐江监狱无法适应,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念头,时而散布消极抗改言论。对监区组织的生产劳动消极怠工,生产任务完成差。疫情爆发以后,家人长时间无法来监探视,让渴望感受亲情温暖的蒋犯情绪逐渐偏激狂躁,行为更加失控。

三、心理分析

通过COPA-PI等测试了解,蒋某某个性内向冷漠,敏感、脆弱,戒备心理重,敌对心较重,固执己见、遇事好冲动。其自幼缺乏关爱,成长过程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常常以阴暗的心境和冷漠的态度看待外界事物,总觉得人心叵侧,社会冷酷,有一定反社会倾向。蒋某某违规违纪的抗改言行,实际是不接受现状,自认为是对追求公平的表现。

四、矫治思路

以问题为导向,矫治民警采取“循序渐进、内外双修”的一套教育组合拳:用监狱制度文化来强化罪犯的改造意识,矫正恶习,引导其认罪悔罪;用行为文化矫正罪犯错误的行为模式和思想意识;用精神文化帮助罪犯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借助亲情帮教和榜样教育等方法手段,帮助蒋某某摆脱困境,走上正确的改造道路。

五、矫治目标

帮助蒋某某树立正确“三观”,提升道德水平;减轻焦虑、抑郁、自卑等负面情绪,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消除暴力冲动行为。

六、教育转化方案

1、用好监狱制度文化,强化管理树威严。无严不能显宽,监狱是集中控制和管理罪犯的地方,是罪恶的终结处,那些破坏监狱秩序的行为必须被惩罚。针对蒋某某屡教不改的违规违纪行为,监狱保持高压态势,绝不姑息。首先是处理迅速,鞭促其深刻反省,充分发挥法律监规的刚性约束力,以规则约束蒋某某矫正行为。时刻警醒蒋某某违规违纪不可取,踏实改造是根本。其次加强互监组制度落实,发挥互帮互助互学互监的作用,消除监管隐患,破除蒋某某侥幸心理。三是着重宣讲庐江监狱“崇正文化”内涵,置蒋某某于“崇法、明德、归正”的浓厚监狱文化氛围中进行沉浸式洗礼。四是运用分级处遇如探监会见、亲情电话等奖惩政策,促进蒋某某进取意识,在蒋某某有进步且能保持一定时间时,对其提高增加处遇,反之减少。用制度文化警醒蒋某某,法律权威容不得一丝丝挑衅,一切违法违纪行为必将被受到打击。蒋某某逐渐增强了身份意识,行为养成也逐渐规范。

2、抓好行为文化教育,适时开展正念矫治。蒋某某好逸恶劳、混日子偷懒心态很明显,以至于犯罪,且其自卑、敏感、固执个性让其经常和他人发生矛盾。一旦别人的言行违逆自己就想着教训人,虽事后也屡屡后悔,但在现场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矫治民警介入后,首先做好蒋某某行为文化教育,引导其用“算成本账”的方式,认识犯罪原因和危害,学习调控自我情绪的方法,明确解决冲突的方式,对自身的缺点加以改正,最终实现主动改造的目的,以适应监狱改造生活。其次善用蒋某某自身长处,蒋某某身高超过180,喜欢篮球等运动。民警安排其参加监狱篮球竞技等体育矫正项目,通过体育竞技活动不仅可以改善其自卑、敏感的心理个性,提高蒋某某与人协作的能力。还让其从遵守“游戏规则”开始,进而逐步延申到学习养成尊重规则,遵守制度的行为规范。同时矫治民警从侧面出击,有效地利用团体辅导等手段开展正念训练。在活动中蒋某某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明白了同犯之间完全能够友好相处,并渐渐的学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同时也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

3、亲情支持暖人心,助力改造获新生。蒋某某早年即离家,与兄弟姐妹感情较为疏远,对亲情既抵触又渴望,偶尔打电话除了要钱再也没有一句话且形成恶性蒋某某循环,后来连电话也不愿意打,一年多与家人音讯不通。矫治民警在日常谈话中了解到该犯心里其实一直牵挂着父亲的身体,马上想到这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便想方设法以此为契机,通过地方司法局联系蒋某某父亲并着手安排视频亲情会见,当蒋某某接到父亲视频会见的通知后,喜出望外却又羞愧不已。会见中,父亲看着他头上的伤痕,老泪纵横,“儿子,你疼吗?受伤了怎么也不告诉我?你在里面要改好,你爸我老了,为了你我也要好好的活着,等你出来,你可不能让我心疼啊!”看着父亲斑白的头发、苍老的面孔、干燥开裂的双手,蒋某某哽咽难言,有心疼有悔恨,深深感受到自己的犯罪给家人带来的痛苦,好好改造,争取早点回家孝敬父母的内在动力油然而生,自此以后,蒋某某改造逐渐走上了正轨。

4、传统精神文化洗心田。民警发现蒋某某十分喜欢看书,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浓厚,喜欢把自己和历史人物做对比。民警就在教育学习中结合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对蒋某某进行行为矫正和价值观重塑。利用“二十四孝”等历史寓言故事,教育其为什么要“孝”,如何尽孝,明白正确的孝道是什么。“朋友义”是蒋某某十分看重的,民警通过历史故事,真实案件等材料的讲述使蒋犯明白,“义气”本身是中性词,不带任何利益瓜葛的,不能因“义气”不顾法律道德,肆意妄为。蒋某某行为冲动,遇事经常以动手解决问题。民警运用“六尺巷、廉蔺交欢”等历史故事,教导蒋某某“宽恕道”,引导其掌握正确的处人之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理。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和文化熏陶,蒋某某价值观念也逐渐有了转变。

5、榜样教育固成效。疫情防控期间,对罪犯的活动范围有较大限制,蒋某某曾对政策不理解,发出过不当言论。对此,民警没有单纯的严厉处理,而是通过视频、讲座等手段向蒋某某讲述了疫情爆发以来,我们国家发生的感动事迹,钟南山、武汉人民、白衣战士等鲜活的事例,触动了蒋某某的灵魂,民族自豪感顿生。此后,蒋某某开始带头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并敦促互监组成员遵守防疫各项规章制度。在教育转化过程中,民警以文化大讲堂等学习活动为契机,引导用身边改造表现较好罪犯为榜样,用“行走的教科书”,让他真正明白“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明确目标,培育、促进蒋某某从曾经危害社会的罪犯到立志报效国家的良好公民的转变,同时启迪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我奋斗精神。增强其自觉接受改造的内在动力,帮助其积极参加改造,健全人生观、价值观重新走上光明的人生道路。

【教育改造成效】

在多手段合力作用下,经过近两年左右的时间,蒋某某发生了很大转变。COPA-PI量表和SCL-90测试显示蒋某某焦虑抑郁、敌意明显减少。身边同犯反应蒋某某心态平和多了,也能主动参加集体活动了,甚至在从新闻联播中得知中印冲突事件后,自发在同犯中发起了 “当祖国受到侵犯时,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能做什么?”的主题讨论活动,蒋某某的改造热情大大提升。监区民警也反馈该犯很少和同犯发生矛盾了,能够向政府靠拢,劳动积极性大增,鉴于他干事比较细心给其安排了卫生护理员的岗位,在疫情防控期间,蒋某某主动承担监区环境消杀任务,还做起了病犯的“疫情防控知识”宣讲员,积极融身到疫情防控中去。

罪犯的教育改造是罪犯重新社会化的过程。在改造宗旨下,将传统文化美德教育用补偿教育的方式对罪犯实行与其原有的社会化过程不同的再教化过程,重新塑造新的“三观”和行为模式,引导其矫正恶习、遵规守纪和树立守法公民意识,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客观需要。“善救物者无弃物,善教人者无弃人。只要东风着力吹,朽木也会绿成荫”。我们监狱人民警察就是要锲而不舍,润物细无声,抓教育、反复抓、抓反复,力争每反复一次有一次的进步,每解决一次问题有一次的提高,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态度去挽救每一个灵魂。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