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上海市青浦监狱冲动型罪犯朱某的矫正个案

上海市青浦监狱冲动型罪犯朱某的矫正个案

分享
案例内容
【罪犯基本情况】

朱某,男,1985年4月出生,云南大理人,初中文化程度。2008年9月因犯抢劫、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九年,2008年12月8日入监,现在上海市青浦监狱服刑。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一)犯因评估

1.成长过程。朱某出生于农民家庭,家境相对殷实,家里有一个姐姐,父母没有文化,对朱某的管教相对粗暴、严厉,让他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初中时期,朱某不愿意上学,结交学校和社会上的一些闲散人员,经常与别人争吵打架,学会了抽烟、喝酒。父母发现朱某变化后,采取的办法是消费方面进行控制,他变本加厉开始逃学,直至最后辍学。辍学后,朱某去昆明学修车,一年后他父母把他带回老家继续完成初中学业。

2.社会经历。初中毕业后,朱某又和原来社会上的那些“朋友”混在了一起。朱某父母为了让他远离不良成长环境,在他17岁时带着他到江苏纺织厂打工。朱某干了一段时间后,开始学美容美发,然后在美发店内打工,直至案发被捕。

3.性格因素。朱某性格孤僻、敏感、暴躁,容易冲动,对别人带有一种防备心态,却又好打抱不平。

(二)入监改造表现评估

入狱之初,朱某不善言辞,与人交流有一定障碍,面对长刑期内心压力很大,同时因为沉重的负罪感而不敢面对家人。他本身性格上有些孤僻、敏感,总认为别人看不起他,更担心会控制不住自己而引发矛盾。日常在与同犯的交往过程中,不会主动和别人交流,每天劳动后就一个人坐着发呆。

(三)心理行为表现评估

艾森克人格测试结果反映:朱某个性中间偏外向,既比较好动又喜欢安静;胆汁质与忧郁质混合气质,兴趣指向不明显,脾气比较急躁,情绪波动大,易感情用事,容易产生人际矛盾;挫折承受能力比较差,易产生攻击或自杀自伤自残行为。

焦虑自评、抑郁自评测试结果:SAS为中度焦虑,SDS为中度抑郁。

结论:情绪严重不稳定,自控力差,建议强化自控力训练,逐步增强自控能力,稳定情绪。

(四)管理矫正的难点

1.认知因素。朱某能认罪悔罪,文化程度不高,社会阅历、法律知识相对匮乏,面对服刑改造有恐惧心理。

2.心理因素。朱某认为自己脾气暴躁、自控能力差,会与其他罪犯发生各种矛盾,难以适应监狱改造。这种过大的心理压力,让朱某缺乏改造动力,缺乏改造目标。

(五)管理矫正方案及其实施

针对朱某的认知模式和行为特点,结合他改造刑期长、对改造前途悲观失落、性格暴躁易怒易冲动的现实情况,经过民警教育引导,征得朱某同意,安排他参加监狱组织的竹刻艺术矫治项目。希望通过项目训练和艺术创作使他自我改变,利用认知行为疗法的手段来对朱某进行引导,克服性格中固有缺点,规范行为模式和习惯,最终实现矫治目标。

竹刻艺术矫治项目,着重引导参与者对犯罪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内心向善、自我改变的动力和需求,从而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方向,调节不良适应情绪,最终促进心理健康,提高自我改造能力。

1.第一阶段,帮助朱某了解自我,培养对竹刻的兴趣爱好,时间为六个月。

(1)关心朱某的改造思想动态、参与动机及其自我改变信心和决心,引导朱某关注和加强对自己内心想法、行为性格的观察和思考,促使朱某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自己。

(2)给朱某普及讲解竹刻基本知识,包括竹刻项目基本知识简介、练刀基本知识、注意事项以及用刀演示,要求朱某能够做到心静、刀稳。

(3)逐步加深朱某对竹刻学习的兴趣爱好,民警从分析解剖朱某性格特点入手,帮助朱某认识到自身性格缺陷,增强朱某对参加竹刻项目必要性的认知,提升其积极性。

刚开始学艺时,朱某怎么也控制不好手里那把小小的刻刀,特别心浮气躁。指导老师和主管民警不厌其烦地一次次教导他“要想刻好竹,就必须要静下心来,只有心静下来了,才能与竹板‘沟通’,手中的刀才会听你的话。”民警及时指出他每一次遭遇挫折、困难后出现情绪波动的原因,逐渐教育引导他分析日常改造中由于性格因素导致出现波动的情形。慢慢地,朱某浮躁的心逐渐沉淀下来,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竹刻的创作中,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2.第二阶段,帮助朱某培养学习定力专注力,引导他自我反思、弥补缺陷,时间为六个月至一年。

(1)安排朱某进入竹刻实操阶段,做一些简单的作品。在进行正式竹刻成像之前,项目主管民警和竹刻专家给朱某由浅入深、系统的进行线雕、深雕、透雕和圆雕等知识讲解,并进行演示。朱某根据民警、专家讲解的要点、技术点进行刻画,练刀熟练到一定程度后就进入竹刻成像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朱某能刻画临摹资料上的图案,至少完成一件臂阁、一件小饰品。

(2)结合竹刻工艺特点逐步养成朱某做事的恒心和定力,慢慢打磨他的性格。民警着重强化他做事要学会耐心和细心,克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不足,使自己能够专注竹刻。

(3)朱某在学习技术、完成作品过程中出现问题不足时,民警及时引导其进行自我反省,抓住时机延伸到为什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改造中为什么出现波折和反复、对改变自己有没有信心,从而帮助朱某逐步适应改造要求。

(4)朱某在竹刻学习过程中意识到自身文化素质的不足,在作品制作中不能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内心想法和思想意境。这时民警引导他加强学习,多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随着习艺的日渐深入,朱某开始从简单的临摹逐步跨入独立创作,在竹刻习艺中感悟做人的道理:“竹刻让我找到内心的一丝平静,我尝试了许多方法……老师提醒我不要随便下刀,要看清线条,找准位置后再刻,否则会后悔。人生不也是如此吗?我就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才沦为阶下囚……” “一刀失误,不管怎么修整都会在作品上留下遗憾,犯罪让我的人生不再完美,也给亲人们造成了伤害。”他开始学习文化知识、了解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开始向身边的同犯请教,主动和周围的其他人交流,他在学习体会中写到:“绝世珍品并不是它本身材质的无暇,而是锋利的刻刀剔除了瑕疵,没有一刀刀精准地雕琢,不经历刀刃的洗礼就没有绝世珍品……犯罪服刑是我人生中永远抹不去的污点,但只要不放弃努力,在服刑过程中多学习知识技能,真诚悔罪赎罪,像竹刻一样剔除自己思想上、行为上不好的东西,不断打造自己,今后,‘完美’二字仍然可以出现我们的人生中。”

3.第三阶段,引导朱某通过竹刻陶冶性情,通过竹刻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时间为一年至两年。

(1)要求朱某从临摹作品逐步转向独立思考、设计和创作竹刻作品,强调把个人的想法加入到竹刻作品当中,希望他能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和感受。

(2)在朱某创作作品时,民警引导他进行内心对话,让他更清晰地了解自己,从而激发自己改造向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布置作业,引导朱某开启内心对话,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

(3)安排布置朱某结合竹刻学习的经历对自己的人生展开反思,如:自己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改造中为什么出现波折和反复、自己对今后人生有着怎么样的规划等,帮助其纠正对挫折的认识,掌握处理问题的合适方法和必要能力,唤起其改造希望,提高改造信心。

参加竹刻五年多来,在主管民警和指导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朱某的竹刻技艺大进,基本掌握了各种常用的竹刻技法,擅长留青、陷地阴刻、浅浮雕雕刻手法,主要创作作品有罗浮香雪(留青兼浅浮雕)、采莲图(留青)、昭君出塞(留青)、兰花(陷地阴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屏风)等,他的作品也多次参加监狱的展览,多次受到监狱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六)矫正目标

1.引导朱某科学认识自己、了解性格缺陷,主动改变自我认知和行为习惯,更好适应监狱改造环境和改造要求。

2.促使朱某遵规守纪,大幅降低违纪概率,逐步养成正确的思维模式和良好行为习惯,提高自律改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指导朱某合理利用业余时间,充实提升生活技能,增强回归后适应社会能力,对自己回归社会制定目标规划。

【教育改造成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朱某的竹刻作品刻划细腻传神,布局精巧合理,而他专注坚定的眼神、平和阳光的神态,让人很难想象这就是入狱之初那个冷漠刻薄、自私暴戾的人,监区罪犯都说朱某自从参加竹刻矫治项目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再也没有违纪违规行为。朱某先后获得五次减刑,谈起自己的转变时感叹“习艺矫治让我养成了三思而后行的习惯,不再像以前那么冲动,做事开始懂得坚持,让自己培养出了毅力,之前警官希望我多看书,我总看不了几行字就要放弃,现在我已经能坚持着看完一本书了。最重要的是,我能够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反省,深挖自己的犯罪根源,对自己的未来人生有了新的规划。”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